yuè fǔ zá qū 。 gǔ chuī qū cí 。 zhàn chéng nán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
jiāng jūn chū zǐ sāi mò dú zài wū tān |
将军出紫塞 冒顿在乌贪 |
jiā xuān yàn mén běi zhèn yì lóng chéng nán |
笳喧雁门北 阵翼龙城南 |
diāo gōng yè wǎn zhuǎn tiě qí xiǎo cān tán |
雕弓夜宛转 铁骑晓参潭 |
yīng xū zhù bái rì wèi dài zhàn fāng hān |
应须驻白日 为待战方酣 |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古诗词释义:
这首《战城南》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古风,诗歌通过描绘将军出征、战斗场面以及对胜利的渴望,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豪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段解释:
### 首句:“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 **紫塞**:指古代北方的边塞地区,这里以“紫塞”来象征战争的前线。
- **冒顿**:匈奴单于之一,这里借指敌方的指挥者,代表北方的敌人。
- **乌贪**:可能是匈奴部落的名字,用于指代敌人所在的地域。
整句的意思是,将军从紫塞出发,面对着冒顿所在的乌贪,即北方敌人的威胁。
### 次句:“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 **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用于战场上的吹奏,以助军威。
- **雁门**:指雁门关,古代边防重地。
- **龙城**:古代匈奴的首都,这里作为敌军大本营的象征。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的氛围,笳声在雁门北响起,预示着战争即将开始,而军队已布阵于龙城南,展现了双方军队的部署和对峙。
### 再次句:“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潭”
- **雕弓**:装饰有雕饰的强弓,代表了军中的武器装备。
- **铁骑**:装备铁甲的骑兵,是古代军队中的精锐。
- **参潭**:似为“参天”之误,描述早晨的景象,预示着白天的战斗将会展开。
这一段描述了军队装备和准备情况,尤其是夜间的雕弓准备和晨间的铁骑集结,暗示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和即将到来的战斗。
### 最后句:“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 **白日**:日出至日落的时间段,用于泛指白天。
- **战方酣**:战事正酣,意指战斗正在激烈进行中。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和对时间的期待,希望战斗可以持续到白日结束,象征着希望战争能够取得完全的胜利。
总的来说,这首《战城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唐代边塞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对胜利的渴望,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英勇将士的赞美。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古诗词赏析:
《战城南》这首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之手,它通过对边塞战争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激烈的战争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英雄们的英勇气概。下面从几个方面赏析这首诗:
1. **环境的渲染**:“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通过地点的转换,以及对“紫塞”、“乌贪”、“雁门”、“龙城”等具有边塞特色的地名的使用,诗人为读者描绘了一个遥远、辽阔、充满异域风情的战争背景。同时,“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这样的句子不仅营造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也暗示了战争的不可预测和混乱。
2. **人物的英勇**:“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潭,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诗人通过描述将军在夜晚用雕弓射箭,清晨策马驰骋的情景,展现了战士们夜以继日的准备与战斗,以及他们对胜利的渴望。这里,“驻白日,待战方酣”不仅意味着他们期待着每一个战斗机会,也象征着他们对时间的紧迫感和对胜利的执着追求。
3. **情感的表达**:全诗没有直接的情感宣泄,但通过战争场景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悲壮之情和对英雄的赞美。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与英勇,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对国家与和平的深切渴望。
4. **艺术特色**:卢照邻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将军的英勇与战争的残酷)、比喻(“雕弓”、“铁骑”等形象化的描述)和象征(“白日”象征时间与机会)等,使得诗歌既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又富含深层的寓意。
综上所述,《战城南》不仅是一首描绘战争的诗歌,也是对人性、勇气、牺牲和和平的深沉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在表现宏大主题时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