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ng chuī qū cí 。 zhé yáng liǔ
横吹曲辞。折杨柳
chàng lóu qǐ shǔ fēi yuán liǔ zhèng yī yī |
倡楼启曙扉 园柳正依依 |
niǎo míng zhī suì gé tiáo biàn shí chūn guī |
鸟鸣知岁隔 条变识春归 |
lù yè yí tí liǎn fēng huā luàn wǔ yī |
露叶疑啼脸 风花乱舞衣 |
pān zhé liáo jiāng jì jūn zhōng shū xìn xī |
攀折聊将寄 军中书信稀 |
《横吹曲辞。折杨柳》古诗词释义:
卢照邻的《横吹曲辞·折杨柳》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通过对折杨柳的描绘,抒发了离愁别绪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可以分段解释如下:
第一段:“倡楼启曙扉, 园柳正依依。” 开篇以倡楼(妓院)作为背景,描写晨曦初现时,楼门开启,园中的柳树正轻摇着,显得格外依依动人。这里通过“启曙扉”和“依依”两个词,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略带伤感的氛围,暗示了离别和等待的场景。
第二段:“鸟鸣知岁隔, 条变识春归。” 通过鸟鸣声,诗人感慨时光流逝,暗示了与亲朋好友的别离已久;柳树条的变迁,则代表着季节更替,春天归来,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春天再次到来的期待。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变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第三段:“露叶疑啼脸, 风花乱舞衣。” 描述了柳树上露珠闪烁的叶子仿佛女子哭泣的脸庞,以及随风舞动的柳花如同女子的衣裳。这里诗人通过细腻的比喻,展现了折柳时的凄美场景,渲染了浓厚的离别之情,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哀愁。
第四段:“攀折聊将寄, 军中书信稀。”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表达了通过折取柳枝来传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古代,折柳赠别是常见的习俗,象征着离别的不舍与希望。由于“军中书信稀”,意味着诗人或其亲人可能身处战争或远离家乡,通讯不便,使得这番传递思念之情变得更加珍贵和迫切。
综上所述,卢照邻的《横吹曲辞·折杨柳》以折柳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抒发了离愁别绪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反映了诗人对时间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横吹曲辞。折杨柳》古诗词赏析:
《折杨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借由对折柳这一传统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下面,我们将从几个关键点来赏析这首诗。
### 题目与题材
“折杨柳”是中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常常与离别、思念、期待和情感寄托相关联。这首诗通过这一主题,展现了作者身处边塞、远离故乡与亲人的情境下,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描述与意象
- **倡楼启曙扉**:开篇即以倡楼(即妓院)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黎明时分的场景,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异地,且可能远离社会的常规生活。
- **园柳正依依**:用“依依”二字描绘柳树,赋予了柳树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 **鸟鸣知岁隔,条变识春归**:通过鸟鸣声和柳树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引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季节变换的感慨。
- **露叶疑啼脸,风花乱舞衣**: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露珠比作啼哭的脸,将随风飘舞的花瓣比作衣裳,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攀折聊将寄,军中书信稀**:最后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通过折柳寄情,尽管军中书信稀少,但仍试图通过这一行为传达思念之情。
### 情感与主题
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远离亲人时的孤独与思念之情。柳树作为传统意象,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象征着离别、期待和深情的寄托。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怀念、对亲人深深的思念,以及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着的人性温情和对生活的坚韧。
总的来说,《折杨柳》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生动的边塞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家国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