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ng chuī qū cí 。 méi huā luò
横吹曲辞。梅花落
méi lǐng huā chū fā tiān shān xuě wèi kāi |
梅岭花初发 天山雪未开 |
xuě chù yí huā mǎn huā biān shì xuě huí |
雪处疑花满 花边似雪回 |
yīn fēng rù wǔ xiù zá fěn xiàng zhuāng tái |
因风入舞袖 杂粉向妆台 |
xiōng nú jǐ wàn lǐ chūn zhì bù zhī lái |
匈奴几万里 春至不知来 |
《横吹曲辞。梅花落》古诗词释义:
这首《梅花落》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著名作品,通过对梅花与雪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冬季与春季交融的画面,同时也寓含着一种深刻的哲理与情感。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这四句描述了初春时节梅岭上的梅花刚刚绽放,而天山(与梅岭遥相对应的另一高山)上还覆盖着皑皑白雪。梅花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而雪地在梅林的环绕中也似乎变成了满布花朵的仙境。这两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界的神奇与和谐。
2.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这两句描述的是自然界的风将梅花的香气带入人间,如同舞者的袖子轻轻摇曳,将香气洒落,让人们在风中享受花的芬芳。同时,雪花在空中与花粉交织,似乎在向人间的妆台洒落,增添了春天到来的诗意。
3.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最后两句隐喻性地表达了对北方遥远之地(可能指北方的边疆或更广阔的地域)春天到来的描述。这里的“匈奴”是一个历史上的部族,用来象征遥远的北方。诗句意在表达,尽管距离遥远,春的到来仍然是不可阻挡的,就如同雪后的梅林,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复苏是无法被阻隔的。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梅花与雪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还隐含了对生命力与自然规律的赞美。同时,通过“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遥远地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春天到来的无尽期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诗意。
《横吹曲辞。梅花落》古诗词赏析:
《梅花落》是卢照邻所作的一首横吹曲辞,这是一首借梅花的意象,抒发边塞之情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的诗歌。卢照邻的诗歌以清新流畅、意境深远著称,这首《梅花落》也不例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材与意象
- **梅与雪的对比**:诗开篇以“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景象,南方的梅花在岭上初放,而北方天山的雪仍未消融。梅与雪形成鲜明对比,梅的生机与雪的冷艳相互映照,为整首诗奠定了自然与生命相融合的基调。
- **视觉与触觉的交织**:“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则运用了视觉与触觉的交织,将梅与雪在视觉上的相似性与在空间上相互影响的动态美描绘得淋漓尽致。梅的绽放与雪的映衬,不仅色彩上形成对比,而且空间上也产生了互动,仿佛雪花在梅枝间回旋,梅香在雪中弥漫。
### 内容与情感
- **边塞与和平的对比**:接着的“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两句,运用了风和舞袖的意象,将边塞的冷寂与生活的温婉对比,仿佛风带着梅香和雪花的气息,轻轻拂过战士的舞袖,又化作淡淡的妆粉,落向女子的妆台。这不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是边塞生活与和平年代生活的一种隐喻,暗示着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匈奴与春的象征**:“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以“匈奴”象征边塞的战事与紧张气氛,“春”象征和平与生机。这两句揭示了边塞之地虽然遥远,但春天的到来并未因为战事的持续而被忽视。它无声无息地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活的温暖,是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自然更迭的感慨。
### 总结
《梅花落》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视觉、触觉和情感的体验,不仅展现了边塞与和平生活、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更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卢照邻以清新雅致的笔触,深邃的情感,让读者在品味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