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 hé gē cí 。 wáng zhāo jūn
相和歌辞。王昭君
yù guān chūn sè wǎn jīn hé lù jǐ qiān |
玉关春色晚 金河路几千 |
qín bēi guì tiáo shàng dí yuàn liǔ huā qián |
琴悲桂条上 笛怨柳花前 |
wù yǎn lín zhuāng yuè fēng jīng rù bìn chán |
雾掩临妆月 风惊入鬓蝉 |
jiān shū dài hái shǐ lèi jǐn bái yún tiān |
缄书待还使 泪尽白云天 |
《相和歌辞。王昭君》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相和歌辞。王昭君》是唐代诗人上官仪为汉朝宫女王昭君所作的一首悼歌。下面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
玉关,指玉门关,位于现今甘肃省西北部,是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晚春时节,玉门关的景色已经不再明媚,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哀愁。金河,即黑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王昭君出塞的地方。路几千,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从京城长安到边塞的路程之遥。
2.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
琴声在桂树的枝条上显得尤为悲凉,笛音在柳花飘落的地方显得格外哀怨。桂树与柳花都是古人用来寄托离别之情的意象,这里用以表现王昭君出塞时的凄凉与孤独。
3.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
雾气笼罩,使得月光也无法清晰照耀王昭君的面容,仿佛她的一切美好都被这离别的愁绪所遮掩。风吹过,惊起了她鬓发间的蝉,蝉声与风声交织成凄美的哀歌,烘托出王昭君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
4.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
王昭君期待着能有使者回来,带给她一丝希望和家乡的消息。然而,她的眼泪早已流尽,最终化作了天边的白云,象征着她对故乡的思念与哀悼。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描绘,展现了王昭君出塞时的悲凉与孤独,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诗人借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对离别、思念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相和歌辞。王昭君》古诗词赏析:
上官仪的《相和歌辞·王昭君》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以及对她遭遇的同情与感慨,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通过一系列意象的运用,构建了一个哀婉而又壮美的画面,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昭君在荒漠中的孤独与坚韧,以及她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具体的赏析:
### 意象与意境
1.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开篇以“玉关春色晚”营造出一种时空的延展,暗示王昭君被封于荒远之地,春天似乎来得迟缓。同时,“金河路几千”则强调了她所经之路的遥远与艰辛,通过空间的距离感,增强了诗歌的视觉冲击力。
2. **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这里运用了音乐的意象,通过“琴悲”和“笛怨”,将王昭君内心的情感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桂条与柳花,既为自然景物,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听到她孤独的音乐之声,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悲凉与哀怨。
3. **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雾掩临妆月,描绘了王昭君在荒凉之地夜晚的孤独情景,月光被雾气所遮挡,更显得清冷而寂静。风惊入鬓蝉,一方面表现了自然界的动与静,另一方面也暗喻了王昭君的内心活动,她仿佛在风中听到了蝉鸣,这鸣叫声可能代表着她对自由与故乡的向往,也可能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挣扎。
4. **缄书待还使,泪尽白云天**:最后两句表达了王昭君对归来希望的期待与绝望交织的心情。她希望通过使者将信件带给家乡,但最终可能只能泪尽于远方的白云天,无法真正返回故土。这里的情感是复杂而深沉的,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命运的深深感慨。
### 总结
《相和歌辞·王昭君》通过精妙的意象运用和情感描绘,不仅展现了王昭君个人命运的悲凉与壮美,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与抗争。这首诗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有对历史命运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