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n qǔ gē cí 。 míng yuè gē
琴曲歌辞。明月歌
dòng tíng bō qǐ xī hóng yàn xiáng fēng sè sè xī yě cāng cāng |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 风瑟瑟兮野苍苍 |
fú yún juǎn ǎi míng yuè liú guāng |
浮云卷霭 明月流光 |
jīng nán xī zhào běi jié shí xī xiāo xiāng |
荆南兮赵北 碣石兮潇湘 |
chéng qīng guī yú wàn lǐ zhào lí sī yú qiān xíng |
澄清规于万里 照离思于千行 |
héng guì zhī yú xī dì rào líng huā yú běi táng |
横桂枝于西第 绕菱花于北堂 |
gāo lóu sī fù fēi gài jūn wáng |
高楼思妇 飞盖君王 |
wén jī jué yù shì zi tā xiāng |
文姬绝域 侍子他乡 |
jiàn hú ān zhī shì liàn zhī hàn jiàn zhī rú shuāng |
见胡鞍之似练 知汉剑之如霜 |
shì dēng gāo ér jí mù mò bù biàn ér huí cháng |
试登高而极目 莫不变而回肠 |
《琴曲歌辞。明月歌》古诗词释义:
这首《明月歌》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月亮的美丽景象,寓含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和理想的追求。下面逐段解释诗词的意思:
**洞庭波起兮鸿雁翔**:洞庭湖上的波浪在翻腾,大雁在空中飞翔。开篇即通过自然景观引入,隐喻着生命的动荡和远方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风瑟瑟兮野苍苍**:微风轻拂,田野一片苍茫。这里通过描绘秋风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季节的更替,也预示着旅人远离故乡、心中难免生出的萧瑟与哀愁。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流云卷起,暗淡的云层散去,月亮洒下清辉。这一景象描述了月光在云层后渐渐显现的过程,同时也寓意着人在艰难中逐渐找到希望和光明。
**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荆南和赵北指的是远离故乡的两个地方,碣石和潇湘则是更远的地区。这里通过地理上的遥远,象征着人与故乡、亲人之间距离的拉远。
**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在万里的长空中,明月如规,照耀着离别的思绪。明月在古人眼中常被赋予寄托思念的象征,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远在他乡的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横桂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在西第(贵族的住所)横挂桂枝,北堂绕着菱花。桂枝和菱花在这里不仅代表了美好的景物,也隐喻着文人对高尚品格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楼思妇,飞盖君王,文姬绝域,侍子他乡**:这四句分别描述了高楼中的思妇、飞驰而过的君王、远离家乡的文姬(蔡文姬,东汉末年文学家)和在他乡的侍子。这些人物代表了不同身份的人们在异乡的孤独和思念。
**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看到胡人的鞍具像白练一样洁白,知道汉剑如同霜一样冷冽。这里通过比较异族的物品和汉族的象征,暗示了对和平与战争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试登高而极目,莫不变而回肠**:试着登高望远,即便是最坚韧的心也会因思念和忧愁而颤抖。这句话总结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即使在远离家乡的艰苦环境中,人们依然会因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而感到心灵的痛苦和挣扎。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和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琴曲歌辞。明月歌》古诗词赏析:
《明月歌》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长篇古体诗,通过描绘明月的美景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事场景,营造出一种深远、寂寥而又富含情感的意境。诗作以洞庭湖的波澜壮阔和鸿雁的飞翔起笔,通过描绘风、云、月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深刻的感悟。
诗中用“洞庭波起兮鸿雁翔”开篇,不仅描绘了洞庭湖的波澜壮阔,还有鸿雁飞翔的自由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接下来的“风瑟瑟兮野苍苍”,通过风声和田野的苍茫,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孤寂的氛围。
“浮云卷霭,明月流光”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云层的卷动和月光的流转,展现出月夜的静谧与神秘,同时蕴含着诗人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接着,诗人通过“荆南兮赵北,碣石兮潇湘”等语句,运用地理名词,将不同地域的美景串联起来,寓意不同地域之间,乃至不同人物间的联系与交流,体现了唐代大一统的文化背景和广阔的地理视野。
“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借明月的光辉,表达了对远方、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慨。
“横桂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描绘了明月照耀下,桂枝和菱花被照亮的场景,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高楼思妇,飞盖君王,文姬绝域,侍子他乡”四句,分别描绘了高楼上的思妇、君王、被流放到边疆的蔡文姬(蔡文姬是汉末著名的才女,其经历代表了古代女性在动荡年代的遭遇)、以及身处异乡的侍子,体现了诗人对不同人物情感的深切关怀。
“见胡鞍之似练,知汉剑之如霜”运用了比喻手法,以“胡鞍似练”比喻胡人的装备如同洁白的练绸,暗示了民族之间的对峙与冲突;以“汉剑如霜”比喻汉人的剑锋如同霜雪,象征着汉人的勇猛与坚定。这一对比既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和谐的向往。
最后,“试登高而极目,莫不变而回肠”以诗人登高远眺,情绪随之波动,暗示着面对广阔宇宙和复杂人情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与对未来的迷茫。
《明月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社会的多重感悟,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蕴含了对现实与未来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佳作,也是一篇探讨人性、思考人生的哲学诗篇,展现了卢照邻作为诗人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