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á qū gē cí 。 shuǐ gǔ zi
杂曲歌辞。水鼓子
zuó rì lú méi sāi kǒu zhěng jiàn zhū rén zhèn shǒu |
昨日卢梅塞口 整见诸人镇守 |
dōu hù sān nián bù guī zhé jǐn jiāng biān yáng liǔ |
都护三年不归 折尽江边杨柳 |
《杂曲歌辞。水鼓子》古诗词释义:
这首《杂曲歌辞。水鼓子》的原文如下:
昨日卢梅塞口,整见诸人镇守。
都护三年不归,折尽江边杨柳。
解释如下:
1."昨日卢梅塞口":指昨日在卢梅这个地方,有人封锁了路口,意味着有军事行动或封关措施发生。
2."整见诸人镇守":这句话的"整"字在此处可能有完整、彻底的意思,表示所有的人都在那地方驻守,"诸人"指的是许多守卫者,"镇守"则是驻扎、坚守的意思。整句意指:所有人都在那地方进行坚守。
3."都护三年不归":这里的"都护"指的是军事或行政的高级官员,"三年不归"表示这个官员已经三年没有回到自己原本的驻地或家中。这种情况通常在描述战时或官宦在外多年的情景。
4."折尽江边杨柳":这句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折尽"形容的是数量之多,"江边杨柳"是常见的描写地点和景象的元素,通常与离别、思念和时间流逝有关。这句话通过描绘江边的杨柳被折尽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对长时间远离家乡或驻守边疆的官员的思念和哀愁。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边关场景,展现了战争或政治生活中军人的艰辛与家乡的思念之情,既有对军事行动的描述,也有对长时间离家不归的官员的同情与思念。
《杂曲歌辞。水鼓子》古诗词赏析:
《水鼓子》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场景。诗中的“卢梅塞口”、“镇守”、“都护”等词汇,暗示了这首诗可能涉及的背景是边疆战争或地方守备的场景。接下来的“三年不归”和“折尽江边杨柳”则蕴含了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对远征将士长久未归、英勇付出的深沉情感和对家乡、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思念。
### 分析:
1. **卢梅塞口**:“卢梅”可能指的是地理位置,而“塞口”则是指边疆要塞,可能是古人对边疆防守要地的描述。这句暗示了场景发生在边疆,可能与边防、守卫有关。
2. **整见诸人镇守**:这句话强调了“诸人”(众人、许多人)在边疆进行防守的场景,通过“镇守”一词,体现了这些人坚守岗位、保卫边疆的决心和努力。
3. **都护三年不归**:“都护”是中国古代官职名,负责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和行政管理。这句话中的“三年不归”是诗人对远征或驻守边疆的都护们长时间未归家的感慨,表达了对远离家乡的军人的深切同情和敬意。
4. **折尽江边杨柳**:杨柳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离别与思念,尤其是“折柳”(折断柳枝)这一行为,是中国古代送别时的传统习俗,意味着分离和思念。在这里,“折尽江边杨柳”描绘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暗示着长时间的离别和无法回到家乡的痛苦,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远征将士的深切怀念和希望他们早日归来的愿望。
### 总结:
这首《水鼓子》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边疆守卫者长时间远离家乡、思念家乡的场景,既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亲人团聚的强烈期盼。诗中的自然景观(杨柳)与人文情感(思乡、思念)相融合,形成了动人的意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美的深情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