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yǐng chuān gōng qiū yè
奉和颍川公秋夜
yì yì jiǔ chéng tái yǎo tiǎo jué chén āi |
奕奕九成台 窈窕绝尘埃 |
cāng cāng wàn nián shù líng lóng xià míng wù |
苍苍万年树 玲珑下冥雾 |
chí sè yáo wǎn kōng yán huā liǎn yú xù |
池色摇晚空 岩花敛馀煦 |
qīng qiè dān jìn jìng hào dàng wén hé zhù |
清切丹禁静 浩荡文河注 |
liú lián qióng shèng tuō sù qī kuí shàn xuè |
留连穷胜托 夙期暌善谑 |
dōng wàng ān rén shěng xī lín zi yún gé |
东望安仁省 西临子云阁 |
cháng xiào pī yān xiá gāo bù xún lán rě |
长啸披烟霞 高步寻兰若 |
jīn dí yǎn tōng mén diāo ān guī qí xuān |
金狄掩通门 雕鞍归骑喧 |
yàn shū duì míng yuè jīng yàn cù fāng zūn |
燕姝对明月 荆艳促芳尊 |
bié yǒu qīng shān lù cè zhàng fǎng wáng sūn |
别有青山路 策杖访王孙 |
《奉和颍川公秋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奉和颍川公秋夜》由唐代诗人上官仪所作,通过描绘一个秋夜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奕奕九成台,窈窕绝尘埃** - “奕奕”形容光彩照人,这里用来形容高大的九成台(古台名),在秋夜的光辉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与世俗的尘埃隔绝,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
2. **苍苍万年树,玲珑下冥雾** - “苍苍”形容树木的茂密,此句描绘了古老而高大的树木,它们在夜晚的轻雾中显得更加神秘和幽深。
3. **池色摇晚空,岩花敛馀煦** - “池色”指的是池水的颜色,随着夜晚的降临,池水在空中摇曳,反映出夜色的深沉。“岩花敛馀煦”表示岩石上的花朵在傍晚的余晖下渐渐收拢,展现出自然界的细微变化。
4. **清切丹禁静,浩荡文河注** - “清切”形容环境的清冷寂静,“丹禁”通常指皇宫,这里可能是在说一种庄严而清冷的氛围。“文河”可能指的是某种历史的长河或文化之河,它在浩荡流淌,象征着文化的延续和丰富。
5. **留连穷胜托,夙期暌善谑** - “留连”表示留恋不舍,此句表达对美景的留恋,想要将美好时光尽情享受。“穷胜托”指的是尽享美景的寄托,而“夙期暌善谑”则可能是指与朋友的相聚和欢愉,尽管现在已经无法实现。
6. **东望安仁省,西临子云阁** - “东望安仁省”可能是指向东远眺某个地方,暗示对历史人物或某处古迹的追忆。“西临子云阁”则是对西边子云阁的临近,子云阁可能与诗人所仰慕的历史文化人物有关。
7. **长啸披烟霞,高步寻兰若** - “长啸”指长长的呼啸声,可能代表诗人内心的感慨或对自由的向往。“烟霞”通常指云雾缭绕的景象,与高步(快速行走)和寻兰若(寻找佛寺或隐居之所)相呼应,表达诗人追求心灵解脱和隐逸生活的愿望。
8. **金狄掩通门,雕鞍归骑喧** - “金狄”可能是指金属做的门神,此处可能是描绘皇宫或历史建筑的庄严景象,“通门”暗示大门的开启。后面提到“雕鞍归骑喧”则是形容归来的人骑着雕鞍装饰的马匹,喧嚣的声音响彻夜空,可能象征着繁华与回归。
9. **燕姝对明月,荆艳促芳尊** - “燕姝”和“荆艳”都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她们对着明亮的月光,可能是诗人对美好女性形象的描绘,或者是诗人想象中与之共赏月色的情景。“芳尊”指的是酒尊,与“促芳尊”结合,表达在美好的夜晚共饮美酒的欢乐场景。
10. **别有青山路,策杖访王孙** - “别有青山路”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又一条道路,引向了远离尘嚣的青山。“策杖访王孙”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寻访某个朋友或者理想的远方,强调了对自然和人文探索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和对朋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奉和颍川公秋夜》古诗词赏析:
《奉和颍川公秋夜》这首诗是上官仪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上官仪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擅长创作宫廷诗,此诗当属应和之作,可能与颍川公(可能是指李义府,他在唐代曾官至颍川郡公)所作之诗进行酬答。全诗意境清雅,格调高远,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美好友谊的怀念。
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的铺陈,如“九成台”、“万年树”、“池色”、“岩花”、“丹禁”、“文河”等,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壮丽,也蕴含着深邃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朝廷的庄严与文脉的悠长。同时,“留连”、“夙期”、“东望”、“西临”等词语,表达出诗人的游赏意趣和对往昔友情的追忆,以及对安仁省(或安仁的人或景物)和子云阁(可能指的是杜甫)的怀想。
“长啸披烟霞,高步寻兰若”,诗人通过个人的行为,展现了他追求高洁、不为尘世所累的品性。而“金狄掩通门,雕鞍归骑喧”,既描绘了归家的场景,也隐含着对官场生活的反思。最后,“燕姝对明月,荆艳促芳尊”,通过美人与酒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可能暗含着对人生短暂、美满时刻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体现了上官仪诗歌的美学特征。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刻画,以及对友谊、高洁品格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