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 yǒng yìng zhì èr shǒu
八咏应制二首
mò mò jiā chéng yōu cāng cāng sōng jiǎ mù |
漠漠佳城幽 苍苍松槚暮 |
lǔ mù piāo yù juǎn wǎn sì bēi hái gù |
鲁幕飘欲卷 宛驷悲还顾 |
chǔ wǎn rào lú shān hú jiā lín wǔ kù |
楚挽绕庐山 胡笳临武库 |
chàng rán jiāo yuán jìng yān shēng guī niǎo dù |
怅然郊原静 烟生归鸟度 |
《八咏应制二首》古诗词释义:
《八咏应制二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上官仪创作的一组七言古诗。该诗通过描述一个虚构或具体的仪式场景,表达了哀思、悲痛与怀念之情。全诗分为两段,以下是对这两段内容的逐句解释:
第一段:
漠漠佳城幽,苍苍松槚暮,鲁幕飘欲卷,宛驷悲还顾,楚挽绕庐山,胡笳临武库,怅然郊原静,烟生归鸟度。
1. **漠漠佳城幽**:"佳城"通常指的是古代皇族或贵族的墓地,"幽"形容其深邃寂静。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墓地的宁静、神秘和空旷的氛围。
2. **苍苍松槚暮**:"松槚"是松树和槚树的合称,常用来象征逝者及其德行。"暮"在这里意味着傍晚,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结束。这句话描绘了墓地周围的松树和槚树在傍晚时分的苍茫景象,渲染出一种肃穆与沉痛的氛围。
3. **鲁幕飘欲卷**:"鲁幕"可能是指的中国古代的帷幕或帐幕。"飘欲卷"意味着风中帷幕随风飘动,即将被卷起,暗示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景象。
4. **宛驷悲还顾**:"宛驷"可能指的是马的名称,或者象征着参加仪式的人(如使者)乘坐的马。"悲还顾"描绘了马或人们在返回时因悲伤而回头凝望,表现出对逝者的哀悼和不舍。
5. **楚挽绕庐山**:"楚挽"指的是古代楚地的丧葬习俗,"绕庐山"可能是指丧葬仪式的队伍围绕庐山进行环绕,这一行为表达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哀悼。
6. **胡笳临武库**:"胡笳"是一种吹奏乐器,常在丧葬仪式中使用以表达哀悼。"临武库"可能指的是武库,即存放兵器的地方,这里用以象征守护逝者的安宁。
7. **怅然郊原静,烟生归鸟度**:"怅然"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悲伤。"郊原静"则描绘了郊外的宁静,强调了仪式现场的肃穆。"烟生归鸟度"可能指的是轻烟在空中飘散,以及归鸟在天空中飞过,这些自然景象与仪式的氛围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哀伤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系列与丧葬仪式相关的场景和自然景象,传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同时也体现出唐代文人对礼仪、丧葬文化的独特理解与表达方式。
《八咏应制二首》古诗词赏析:
上官仪的这首诗《八咏应制二首》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哀伤的画面,融合了自然景物与情感的深沉表达,显示出作者对逝者无尽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场景构建**:诗的前两句“漠漠佳城幽,苍苍松槚暮”以静谧的氛围作为开端,描绘了墓地的荒凉与宁静,以及傍晚时分松树和槚树的苍郁,营造出一种深沉、哀伤的氛围。这种场景的构建为整首诗的情感铺垫了基调。
2. **情感交织**:接下来的几句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进一步深化情感。如“鲁幕飘欲卷,宛驷悲还顾”中的“鲁幕”和“宛驷”分别象征着逝者的告别和哀悼的人们,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物象以情感,表达了对逝者离去的不舍和哀悼之情。“楚挽绕庐山,胡笳临武库”则用历史与文化符号,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同时加深了对逝者的缅怀。
3. **思绪的流转**:最后两句“怅然郊原静,烟生归鸟度”将思绪从具体的景物转向了更为深远的情感世界。面对静寂的郊原和缓缓飞行的归鸟,作者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这两句诗在静谧中收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空间。
4. **整体风格**:整首诗以哀而不伤的风格,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逝者深沉的哀悼之情。同时,诗人将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既具画面感,又富含哲思,展现出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上官仪的这首诗通过巧妙的场景构建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哀而不伤、深沉内敛的艺术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及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