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qiū rì jí mù yìng zhì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
fāng chén lì rì táo huā pǔ zhū lián cuì zhàng fèng huáng lóu |
芳晨丽日桃花浦 珠帘翠帐凤凰楼 |
cài nǚ líng gē yí jǐn lǎn yàn jī chūn wàng shàng qióng gōu |
蔡女菱歌移锦缆 燕姬春望上琼钩 |
xīn zhuāng lòu yǐng fú qīng shàn yě xiù piāo xiāng rù qiǎn liú |
新妆漏影浮轻扇 冶袖飘香入浅流 |
wèi jiǎn xíng yǔ jīng tái xià zì bǐ líng bō luò pǔ yóu |
未减行雨荆台下 自比凌波洛浦游 |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古诗词释义: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这首诗是唐代上官仪创作的一首应制诗,其主要描绘了秋季日丽桃花盛开的自然景观和宫廷生活的情景,同时融入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自比为古代美女的表达,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宫廷生活的向往。下面逐段解释其意思:
1. **芳晨丽日桃花浦, 珠帘翠帐凤凰楼**
这句描绘了美好而明媚的早晨,阳光照耀下,桃花盛开的河畔景色。桃花浦旁,挂着珠帘,围着翠绿的帐幕,凤凰楼在远处屹立,金碧辉煌。这里以桃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凤凰楼则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繁荣。
2. **蔡女菱歌移锦缆, 燕姬春望上琼钩**
这句描述了蔡女在菱歌的伴奏下,移动着装饰华丽的缆绳,可能是为了划船。燕姬在春天的清晨,期待着琼钩(可能是镶嵌有珍珠宝石的钩子,象征着富贵和美丽),这里通过蔡女和燕姬的活动,展现出女子的优雅和生活的奢华。
3. **新妆漏影浮轻扇, 冶袖飘香入浅流**
此句描绘了女子们的新妆在阳光下映照出影子,轻扇微动,带着扑鼻的香气缓缓流淌入水面。这里的“新妆”、“轻扇”和“香流”都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优雅,以及生活的精致与愉悦。
4. **未减行雨荆台下, 自比凌波洛浦游**
这句表达的是尽管经历了春雨,但依然如往昔般美好,就像古时荆台下美丽的景致。诗人自比为洛浦(洛水之滨)游弋的美女,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足和对古代美女生活的向往。在这里,诗人将自己与古代美女相提并论,不仅体现了他对美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宫廷生活、古代美女的向往,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古诗词赏析: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是唐代著名诗人上官仪的一首应制诗,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季皇宫内外的优美场景,通过对各种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艺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开篇构图
首句“芳晨丽日桃花浦”以“芳晨”点明时间是明媚的早晨,用“丽日”描绘阳光的明媚,同时以“桃花浦”营造出一幅春日桃花盛开、清波荡漾的美丽画卷,为全诗奠定了和谐、明丽的基调。
### 中间展开
“珠帘翠帐凤凰楼”进一步描绘了皇宫的奢华景象,通过“珠帘”、“翠帐”和“凤凰楼”等词语,展现了皇家建筑的精美与高贵,营造出浓郁的宫廷氛围。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两句则转向人物的描绘,通过蔡女的菱歌和燕姬的春望,展现了女性的优雅与柔情,同时也通过移动的“锦缆”和“琼钩”展现了动态之美,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后段抒情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描写了女子的装扮和动作,通过“新妆”、“漏影”、“轻扇”、“冶袖”等细节,表现了女子的美丽与轻盈,同时通过“香”和“浅流”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诗歌的感官体验,让读者仿佛能嗅到香气,感受到水流的轻柔。
### 结尾深化主题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两句,通过类比和自我暗示,表达了诗人虽处深宫,但心怀广阔,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将自己比作行走在雨中的荆台下或洛水旁的游人,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季皇宫内外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高雅生活情趣的向往。上官仪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