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ù cháo luò dī bù yuè
入朝洛堤步月
shàng yuàn tōng píng lè shén chí ěr jiàn zhāng |
上苑通平乐 神池迩建章 |
lóu tái xiāng yǎn yìng chéng què hù xiāng wàng |
楼台相掩映 城阙互相望 |
tí yóu fàn xíng màn xiāo chuī zhuǎn fú liáng |
缇油泛行幔 箫吹转浮梁 |
wǎn yún hán shuò qì xié zhào dàng qiū guāng |
晚云含朔气 斜照荡秋光 |
luò yè piāo chán yǐng píng liú xiě yàn háng |
落叶飘蝉影 平流写雁行 |
jǐn sàn líng fēng rù hé xiāo yì lù xiāng |
槿散凌风缛 荷销裛露香 |
xiān gē lín yì yì xuán yù lì zhǎng yáng |
仙歌临枍诣 玄豫历长杨 |
guī lù chéng míng yuè qiān mén kāi wèi yāng |
归路乘明月 千门开未央 |
《入朝洛堤步月》古诗词释义:
《入朝洛堤步月》是上官仪的一首描绘从洛阳前往朝廷的夜晚行进过程中的壮丽景象的诗。全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洛阳到朝廷的沿途风光和城市景象。下面逐段解释其意:
**首联:上苑通平乐,神池迩建章**
上苑,即洛阳的皇家园林,这里与平乐相通,点出了路线的起始点,展现出了道路的宏伟与皇家园林的壮丽。神池,是指洛阳附近著名的神池,与建章宫(汉代皇家宫殿)相邻,强调了地点的特殊性和历史的悠久。
**颔联:楼台相掩映,城阙互相望**
楼台相互掩映,显示了沿途建筑物的繁复和精巧,城市与城墙的轮廓在月光下相互映照,营造出一幅和谐而壮观的图景。
**颈联:缇油泛行幔,箫吹转浮梁**
缇油,指行船所用的油,这里比喻船只在水面泛起的光亮。行幔指的是行船的布幔,与缇油相映,增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感。箫吹,是说远处传来悠扬的箫声,为画面增添了音乐的元素。浮梁,指的是桥梁,箫声转于桥梁之上,增加了听觉的层次感。
**颔联:晚云含朔气,斜照荡秋光**
晚云中包含了寒冷的朔气,斜照的阳光在秋季的景象中荡漾,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清凉与静谧氛围。
**颈联: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
落叶在微风中飘舞,其影在水面上摇曳,雁群在平流的水面形成整齐的行迹,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律动。
**尾联:槿散凌风缛,荷销裛露香**
槿花在风中散落,花瓣随风飘散,荷叶上的露珠在阳光下散发出香味,展现了自然界独有的美。
**尾联:仙歌临枍诣,玄豫历长杨**
仙歌在枍诣传唱,玄豫(神话中的仙人)经过长杨宫,这里运用了神话传说,增添了诗作的浪漫色彩。
**末联:归路乘明月,千门开未央**
乘着明月归途,千门开启,未央宫(汉代皇宫)的门扉在月光下开启,仿佛是结束了一段旅程,揭示了旅程的归宿和结束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至朝廷途中的景观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和对宫廷生活的想象,同时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融合,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入朝洛堤步月》古诗词赏析:
《入朝洛堤步月》是唐代诗人上官仪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绘了朝臣进入京都洛阳时,夜晚沿洛堤步行赏月的情景,诗中不仅细腻地展现了夜景的美丽,更融入了皇家气派与历史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帝王都城的景仰。
首联“上苑通平乐,神池迩建章”描绘了皇宫的广阔和庄重,将诗的意境引入了一个宏伟的背景中。“楼台相掩映,城阙互相望”则描绘了宫城的壮丽景象,建筑群落之间的和谐与相互映照,展现了皇家建筑的精美与布局的巧妙。
接着,“缇油泛行幔,箫吹转浮梁”通过细致的描绘,将夜色的温柔与音乐的悦耳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晚云含朔气,斜照荡秋光”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洒落在云层中,仿佛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以及夕阳余晖与月光交织的美丽景色。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落叶与蝉影的相互映衬,雁群在平缓的水面映照出的倒影,构成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槿散凌风缛,荷销裛露香”则通过描述秋季的花朵和荷叶,展现了自然界的细腻变化和季节的更替。
最后,“仙歌临枍诣,玄豫历长杨”将仙境般的音乐与古代皇家园林的壮观景象联系在一起,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庄严肃穆的氛围。“归路乘明月,千门开未央”表达了诗人踏着月光返回皇宫,门前灯火辉煌的情景,再次强调了皇权的尊贵与神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皇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唐代皇家文化的辉煌与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和对宫廷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