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ōng hé lè jiǔ zhāng 。 gē dōng jūn dì sān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
mù mù shèng huáng yōng yōng míng táng |
穆穆圣皇 雍雍明堂 |
zuǒ píng yòu cè shàng yuán xià fāng |
左平右墄 上圆下方 |
diào jūn fēng yǔ zhì dù yīn yáng |
调均风雨 制度阴阳 |
sì chuāng bā dá wǔ shì jiǔ fáng |
四窗八达 五室九房 |
nán tōng xià huǒ xī kàn qiū shuāng |
南通夏火 西瞰秋霜 |
tiān zi lín yù wàn yù qiāng qiāng |
天子临御 万玉锵锵 |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古诗词释义:
这首《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所作的音乐诗歌。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这段诗词的意思:
**穆穆圣皇,雍雍明堂:**
“穆穆圣皇”指的是圣明的帝王,这里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在位时施行仁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因此被称为“圣皇”。而“雍雍明堂”中的“雍雍”形容的是帝王的德行和风度,引申出圣明的帝王在其治下的政治清明、秩序井然的景象。明堂,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用于举行朝会、祭祀、教育等活动,象征着国家的政治中心。
**左平右墄,上圆下方:**
这里描述的是明堂建筑的布局和形状。明堂通常采用前圆后方的布局,象征天圆地方,体现对天地自然的崇拜和对宇宙秩序的尊重。其中,“左平右墄”意味着明堂的左右两侧设计有不同高度或功能的区域,可能对应着不同的仪式或功能区。
**调均风雨,制度阴阳:**
“调均风雨”指的是调节自然界的风雨,这里的“风雨”既可理解为自然现象,也可比喻治理国家的各种事务,通过良好的治理使国家像风雨一样有序、平衡。同时,“制度阴阳”是说在治理国家时要兼顾阴阳平衡,即既要遵循自然法则(阴阳对立统一)也要遵循社会法则,使国家治理既有刚性也有柔性,既要严明法律也有宽容之道。
**四窗八达,五室九房:**
“四窗八达”描述的是明堂建筑的宽敞明亮,即有四面窗户,光线充足,道路宽阔,方便出入和活动。这种设计既体现了对自然光线的充分利用,也象征着国家的开放与包容,信息流通畅达。
“五室九房”则是对明堂内部结构的描述,可能代表了五个主要功能区,每个区中有九个房间。这种设计可能体现了古代建筑中对空间功能分区的重视,便于举行不同的仪式或活动。
**南通夏火,西瞰秋霜:**
“南通夏火,西瞰秋霜”中的“夏火”指的是夏季炎热时的象征,这里可以理解为明堂面向东南方向,能够迎接到夏季的阳光和温暖。而“西瞰秋霜”则意味着明堂的西部或北侧可以俯瞰到秋日的霜冷景象。这种描述既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也寓意着国家在不同的季节或时期都能保持稳定和繁荣。
**天子临御,万玉锵锵:**
“天子临御”指的是皇帝亲自莅临指导或进行仪式,体现了君主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里的“万玉锵锵”指的是众多官员和贵族聚集在皇帝周围,他们的礼仪和行动发出有节奏的声音,象征着国家的秩序井然、臣民对君主的尊崇和忠诚。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明堂的建筑布局、功能和象征意义,以及对圣皇和国家治理的赞美,表达了对盛世景象的向往和对皇权的颂扬。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古诗词赏析:
卢照邻的这首《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是一首赞颂圣明君王的作品,通过对理想中的宫殿构建与天人合一思想的描绘,传达出对君主治理国家、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社会和谐的赞美与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结构与布局
这首诗首先介绍了“圣皇”所在的理想宫殿,将其描述为“穆穆”(庄严、恭敬)与“雍雍”(和谐、庄重)的象征,表现了对君主形象的崇敬。宫殿的设计融合了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其中“左平右墄,上圆下方”等描述,意味着宫殿的结构与宇宙的自然法则相呼应,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意象与象征
“四窗八达,五室九房”强调了宫殿的开阔与完善,象征着君主治理国家的广阔视野和全面政策。通过“南通夏火,西瞰秋霜”的描述,不仅体现了宫殿的布局巧妙,还寓意着君主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都能恰当地运用政策,既符合自然变化的规律,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
### 人文关怀
“天子临御,万玉锵锵”描绘了君主临朝的场景,通过“万玉锵锵”(群臣响应、礼仪森严)的描述,展现了君主在群臣的辅佐下,通过正直的言行和严格的礼仪,有效地管理国家、指导朝政的情景。这不仅是对君主形象的赞美,也是对古代理想政治秩序的向往。
### 总结
卢照邻的这首诗通过宫殿的宏大布局与君主治理理念的结合,传达了对理想君主与和谐社会的向往。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也体现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这首诗在赞美圣明君王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秩序与和平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