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ng shù
芳树
wū shān wàng bù jí wàng wàng xià cháo fēn |
巫山望不极 望望下朝氛 |
mò biàn tí yuán shù tú kàn shén nǚ yún |
莫辨啼猿树 徒看神女云 |
jīng tāo luàn shuǐ mài zhòu yǔ àn fēng wén |
惊涛乱水脉 骤雨暗峰文 |
zhān shang jí cǐ dì kuàng fù yuǎn sī jūn |
沾裳即此地 况复远思君 |
《芳树》古诗词释义:
诗词《芳树》由唐代诗人卢照邻所作,全诗内容如下: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逐段解释如下:
1.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远望巫山的景象,巫山的景色深邃,似乎永远看不完。随着远眺,可以感受到早晨的雾气(朝氛)缓缓散开。
2.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此句写出了无法分辨到底是猿猴的啼声还是风吹树叶的声音,只能看到巫山上的云雾像传说中的神女所留下的云彩,虚幻而又神秘。
3.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作者在这里形容巫山下的江水波涛汹涌,水流交错,仿佛是大自然的脉络乱作一团。同时,骤然来临的暴雨使山峰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雨水在山峰上留下斑驳的痕迹,显得神秘莫测。
4. **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情感。作者的衣物被雨水打湿了,但最让人心绪不宁的,是远离家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君”可以理解为远方的亲人、朋友,也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意象,代表了作者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巫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身处异乡、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卢照邻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魅力。
《芳树》古诗词赏析:
卢照邻的《芳树》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浓郁情感与自然美景描绘的五言排律,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中不仅融入了自然景象的壮丽与复杂,更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首先,诗的开头“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就勾勒出一幅壮阔的巫山之景。巫山是中国四川的一座著名山脉,以其雄伟的山脉和云雾缭绕的景色著称。诗人站在山脚,遥望远方,却永远无法望到尽头,那朦胧的朝雾更增添了一种迷离与神秘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对远方不可知世界的遐想与向往。
接着,“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猿猴的啼声与神女的云彩共同编织了这一幅幅动人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发出对神秘与美好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远方、未知的渴望与向往。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描绘了另一幅动态的画面,汹涌的波涛、混乱的水流、骤降的暴雨、暗淡的山峰,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壮丽而又略显悲凉的自然景象。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复杂性。
最后,“沾裳即此地,况复远思君”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绪和情感。诗人身处此时此地,触景生情,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远方的友人。这里的“沾裳”不仅是指自然界的雨滴打湿了衣裳,也象征着诗人情感的波动和内心深处的思念。这句话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深化了整首诗的情感主题。
综上所述,卢照邻的《芳树》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更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蕴深远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