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wǔ yè guān dēng
十五夜观灯
chàng lóu qǐ shǔ fēi yáng liǔ zhèng yī yī |
倡楼启曙扉 杨柳正依依 |
yīng tí zhī suì gé tiáo biàn shí chūn guī |
莺啼知岁隔 条变识春归 |
lù yè níng chóu dài fēng huā luàn wǔ yī |
露叶凝愁黛 风花乱舞衣 |
pān zhé liáo jiāng jì jūn zhōng yīn xìn xī |
攀折聊将寄 军中音信稀 |
《十五夜观灯》古诗词释义:
《十五夜观灯》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1.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倡楼"指的是妓院,"启曙扉"指天亮时大门开启。这一句描绘了早晨妓院被晨光照射,杨柳在微光中摇曳生姿的景象。
2.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莺啼"指的是黄莺的啼叫,"岁隔"是时间的流逝,"条变"是树枝的变化。这一句通过黄莺的啼叫和树枝的变换,表达了时光流逝、春天归来的意象。
3.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露叶"指的是带露的叶子,"愁黛"形容叶尖上凝聚的露水像眉毛一样,这里使用了比喻。"风花乱舞衣"则是指被风吹动的花朵像是在衣裳上跳舞。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清晨微风中露水与花朵的美景。
4.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攀折"是指折下树枝或花枝,"聊将寄"意为用折下的枝花来寄托情感。"军中音信稀"则是说在战场上,士兵们的消息很少传来,亲人和朋友很难得到他们的消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以及对远在他方的士兵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清晨的自然景象,寄寓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和平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十五夜观灯》古诗词赏析:
《十五夜观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在十五之夜对夜晚观灯活动的描绘和抒情,展现出诗人在特殊时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时间与地点的设定**:诗的标题“十五夜观灯”明确了时间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夜,地点则是在倡楼(妓院)附近,暗示了诗中描绘的场景既有节日的热闹气氛,也带有一定的社交场景和情感色彩。
2. **描绘的景象**:“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描绘了倡楼在黎明时分打开大门的情景,杨柳轻柔,似乎在清晨的微风中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这一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既为观灯场景铺设了背景,也映射出诗人的敏感情感。
3. **情感的流露**:“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通过莺啼和柳树的变化,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这里的“岁隔”和“春归”不仅仅是季节的转换,也象征着人生旅程中的光阴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沉淀。
4. **细节的刻画**:“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这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露珠在叶子上凝结的景象比作愁眉,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观灯时内心的愁绪;同时,风中的花瓣纷飞,仿佛是衣衫随风舞动,既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借以表达情感的起伏。
5. **行为的象征**:“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这一句揭示了诗人在观灯时的行为动机。攀折柳枝寄予情感,象征着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尤其是对军中音信稀少的亲人的关怀和思念。这一行为不仅是对节日活动的参与,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不仅描绘了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景,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季节更替的感慨,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又不失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