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shǐ jiān sòng mèng xué shì nán yóu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tīng jiā sù cú shǔ jiāng shù qǐ chū liáng |
汀葭肃徂暑 江树起初凉 |
shuǐ yí tōng zhī shì zhōu shì fàn xiān huáng |
水疑通织室 舟似泛仙潢 |
lián ráo dù jí xiǎng míng zhào xià fú guāng |
连桡渡急响 鸣棹下浮光 |
rì wǎn líng gē chàng fēng yān mǎn xī yáng |
日晚菱歌唱 风烟满夕阳 |
fèng zhù qiū qī zhì fú zhōu yě wàng kāi |
凤杼秋期至 凫舟野望开 |
wēi yín cuì táng cè yán xiǎng bái yún wēi |
微吟翠塘侧 延想白云隈 |
shí shì zhī jī bà chá yí fàn sù lái |
石似支机罢 槎疑犯宿来 |
tiān huáng shū màn màn rì mù dú yōu zāi |
天潢殊漫漫 日暮独悠哉 |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由唐代诗人卢照邻所作,诗歌以四季变换、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西行使者兼送孟学士南游时所见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逐段解释:**
1. **汀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 汀洲上的芦苇在夏日的酷暑中显得肃静,江边的树木开始带来初秋的凉意。
2. **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 水面的景象仿佛能通往织女的居所,船只航行在水中,如同神仙在天上遨游。
3. **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 桨片相连,快速渡过水面,发出急促的声音;船桨入水,激起水面的波光闪烁。
4. **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 随着太阳西下,菱叶间传来歌声;傍晚的风中弥漫着烟雾,夕阳的余晖洒满天际。
5. **凤杼秋期至,凫舟野望开。** 秋季到了,织女与牛郎相会的日期来临;远处的野船上,孟学士开始眺望未知的世界。
6. **微吟翠塘侧,延想白云隈。** 孟学士在翠绿的池塘边低声吟唱,想象着云雾缭绕的高处。
7. **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 岩石仿佛见证了织女支机的故事,木筏可能是因为过去某个夜晚的航行而留下的痕迹。
8. **天潢殊漫漫,日暮独悠哉。** 天空的银河特别广阔,傍晚的时刻显得格外悠长。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描绘,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季节变迁、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在送别孟学士的场景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古诗词赏析:
卢照邻的这首《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描绘的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景象,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体验。
诗的前四句“汀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水疑通织室,舟似泛仙潢”,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夏日即将过去,秋季即将到来的景象。汀上芦苇在暑气中显得肃穆,江边的树木开始透露出初秋的凉意。水面上似乎可以通往古代的织女居住的织室,而船只则仿佛在仙境般的水域中航行,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这四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接着的“连桡渡急响,鸣棹下浮光,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则是对水上活动的描绘。连着的船只穿越急流,划动的船桨在水面上泛起光芒。随着太阳逐渐西下,菱角的歌声在空气中回荡,而夕阳的余晖则将整个天空和水面染成了金黄色。这段描写充满了生机与动态,展现了水乡生活的自然和谐。
“凤杼秋期至,凫舟野望开,微吟翠塘侧,延想白云隈”转而表达了对季节更替和个人情感的感慨。随着秋期的到来,与之相伴随的可能是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站在碧绿的池塘边,吟唱着轻柔的诗歌,思绪飘向了远方的白云之隈。这一部分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转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最后的“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天潢殊漫漫,日暮独悠哉”则引出了对古代神话故事的想象与感慨。石仿佛是古代织女用来支机的工具,而木筏似乎在追寻着古老的传说而来。银河辽阔无垠,而日暮时分,诗人独自沉浸在这份悠然与思考之中。这一系列的联想,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深化了其意境,展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卢照邻的《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充满自然美、情感深沉和哲理思考的水乡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