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zhèng sī cāng rù shǔ
送郑司仓入蜀
dì dào bā líng běi tiān shān ruò shuǐ dōng |
地道巴陵北 天山弱水东 |
xiāng kàn wàn yú lǐ gòng yǐ yī zhēng péng |
相看万馀里 共倚一征蓬 |
líng yǔ bēi wáng càn qīng zūn bié kǒng róng |
零雨悲王粲 清尊别孔融 |
péi huí wén yè hè chàng wàng dài qiū hóng |
裴回闻夜鹤 怅望待秋鸿 |
gǔ ròu hú qín wài fēng chén guān sài zhōng |
骨肉胡秦外 风尘关塞中 |
wéi yú jiàn fēng zài gěng gěng qì chéng hóng |
唯馀剑锋在 耿耿气成虹 |
《送郑司仓入蜀》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郑司仓入蜀》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全诗表达了一位诗人对友人远赴蜀地的不舍与勉励之情。下面,我将逐段解释诗文的大意:
### 1.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这两句诗是写送行的地点。"巴陵"指的是湖南岳阳,"天山"与"弱水"则是借代两地相距遥远。这表明友人郑司仓即将前往的蜀地,与诗人所在地相隔甚远。
### 2.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这两句形容了两人相隔万里,只能倚靠着旅途中的一根"征蓬"(可能是指旅行中的草席或简易行铺)相对而望,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别离的感慨。
### 3.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
"零雨悲王粲"出自《三国志》中,形容王粲在乱世中哀叹。"清尊别孔融"则源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孔融宴请宾客,分别时颇为感伤。这两句诗以古代文人的离别故事为喻,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哀伤与惜别之情。
### 4. 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裴回"是徘徊的意思,"夜鹤"可能指的是夜晚的飞鹤。"怅望"则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期待。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友人孤独的夜行,以及自己在秋日里期盼友人消息的场景。
### 5.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这两句诗展现了友人路途的艰辛与遥远。"骨肉"比喻亲人,"胡秦"与"关塞"描述了广阔的疆域与艰难的旅途。这两句诗强调了友人远行的不易与孤苦。
### 6.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最后一句"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描述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剑锋"可能象征着友情的坚定与坚强,"耿耿"形容明亮的样子,"气成虹"则是以彩虹象征友人最终能够克服困难,达到彼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克服万难、终成大器的希望与祝福。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祝愿,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友谊永恒的向往。
《送郑司仓入蜀》古诗词赏析:
《送郑司仓入蜀》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一首送别诗,充满了对友人远行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的忧虑与期盼。这首诗不仅情感深沉,而且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洞察。
首句“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用“巴陵北”与“天山弱水东”来概括分别的地点之遥远,暗示了朋友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则是诗人对与友人离别时的场景的生动描绘,用“一征蓬”来比喻两人同舟共济,一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零雨悲王粲,清尊别孔融”引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悲伤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离开后的孤独与寂寞,与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情感相呼应。王粲在乱世中流离失所,孔融在宴会上与友人告别,这两处典故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加深了对离别主题的表达。
“裴回闻夜鹤,怅望待秋鸿”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时,耳边传来夜鹤的啼鸣,心中却在等待秋日南飞的大雁。夜鹤与秋鸿,既是自然界的真实景象,也象征着远方的友人,传达出诗人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与不安。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途中的担忧,胡与秦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骨肉之间的分离让人心生悲凉,而“风尘关塞中”则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的艰难与险阻。
最后,“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则是对友人品质和精神的赞美,剑锋代表着勇毅与刚强,而“耿耿气成虹”则是对友人高尚品格的颂扬,预示着友人如同彩虹一般,即使在艰难的旅途中,也能够展现出不凡的光芒。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