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àn zǐ zhōu nán tíng dé chí zì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
guī xiū chéng xiá rì yè jià fǎn qiū chǎng |
归休乘暇日 馌稼返秋场 |
jìng cǎo shū wáng huì yán zhī luò dì sāng |
径草疏王彗 岩枝落帝桑 |
gēng tián yú sòng qǐn záo jǐng hàn jī wàng |
耕田虞讼寝 凿井汉机忘 |
róng kuí cháo wěi lù qí zǎo yè hán shuāng |
戎葵朝委露 齐枣夜含霜 |
nán jiàn quán chū liè dōng lí jú zhèng fāng |
南涧泉初冽 东篱菊正芳 |
hái sī běi chuāng xià gāo wò yǎn xī huáng |
还思北窗下 高卧偃羲皇 |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古诗词释义:
卢照邻的《宴梓州南亭得池字》描绘了一幅乡村宴饮和自然美景的和谐画面,传达出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下面逐段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1. **归休乘暇日, 餔稼返秋场**:在空闲的日子里归隐,享受农事结束后的丰收之乐。"归休"意味着退隐或休假,"乘暇日"是指利用空闲的时间。"馈稼返秋场"则意味着在秋季收获完毕后返回田地,象征着农耕生活的结束和休息。
2. **径草疏王彗, 岩枝落帝桑**:田间小径上的杂草稀疏,山岩上的树枝上挂满了收获的桑果。"王彗"和"帝桑"可能暗喻为高大的树或象征权力的物体,而这里的"疏"和"落"则描绘了秋季收获和自然衰败的景象。
3. **耕田虞讼寝, 凿井汉机忘**:耕田的人停止了诉讼,挖掘水井的人忘记了往事。这里通过隐喻的手法,描绘了农民在收获季节的平静与宁静,以及人们因忙碌于农事而暂时忘却尘世烦恼的状态。
4. **戎葵朝委露, 齐枣夜含霜**:朝露覆盖着戎葵(可能指一种当地的植物),夜晚的霜覆盖在齐枣上。"戎葵"和"齐枣"是季节性植物,早晨的露水和夜晚的霜代表了季节的变换,以及自然界的规律。
5. **南涧泉初冽, 东篱菊正芳**:南面溪涧中的泉水开始变得清澈寒冷,东面篱笆下的菊花正散发着香气。"冽"和"芳"分别描绘了泉水的清凉和菊花的香气,进一步强调了秋季的特色。
6. **还思北窗下, 高卧偃羲皇**:即便在宴会的欢愉中,内心仍怀念北窗下静卧的安逸,向往像古代圣贤般的生活。"北窗下"象征着隐居生活的宁静,"高卧偃羲皇"则表达了一种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宴饮和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古诗词赏析:
《宴梓州南亭得池字》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通过一系列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词语,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恬淡追求,以及对古代理想社会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头部分**:“归休乘暇日, 餔稼返秋场”。诗人以“归休”作为全诗的起始,既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暗示了诗人暂时的放松与休息。通过“晨日”、“馈稼”、“秋场”等词语,勾勒出一幅农忙归家,日暮田间劳作的温馨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真实感受。
2. **中段描写**:“径草疏王彗, 岩枝落帝桑, 耕田虞讼寝, 凿井汉机忘”。这里通过“疏王彗”和“落帝桑”等词语,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故事相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又融入了对古代理想社会的向往。通过“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社会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社会中纷争与忙碌的厌倦。
3. **后续描绘**:“戎葵朝委露, 齐枣夜含霜, 南涧泉初冽, 东篱菊正芳”。这四句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从朝露到夜霜,再到初冷的泉水与盛开的菊花,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将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与生命循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菊花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在秋天收获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4. **结尾表达**:“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以“北窗”和“羲皇”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追求古人的淳朴和自由,暗示出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和对简单生活方式的追求。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不仅流露出对古代理想社会的向往,也表现了对现代生活的一种逃离和反思。
综上所述,卢照邻的《宴梓州南亭得池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深刻的社会生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代生活的反思。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是一首具有浓郁人文情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