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xíng jì liú lǐ èr cān jūn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
èr tiáo kāi shèng jì dà yǐn yè chōng guī |
二条开胜迹 大隐叶冲规 |
tíng gé fēn wēi xiù lóu tái rào qǔ chí |
亭阁分危岫 楼台绕曲池 |
zhǎng báo qiū yān qǐ fēi liáng gǔ màn chuí |
长薄秋烟起 飞梁古蔓垂 |
shuǐ niǎo fān hé yè shān chóng yǎo guì zhī |
水鸟翻荷叶 山虫咬桂枝 |
yóu rén xī jiāng wǎn gōng zi ài wàng pí |
游人惜将晚 公子爱忘疲 |
yuàn dé huí sān shě qín zūn zhǎng ruò sī |
愿得回三舍 琴尊长若斯 |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古诗词释义: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是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
-"二条"指的是两位参军的名字。"胜迹"指美好的景致。"大隐"指的是隐居的高手或高人。"叶冲规"意为像树叶那样冲破了规则,这里比喻两位参军不拘一格的才华或行事风格。
- 这句诗大意是:两位参军开启了美好的景致,如同隐居的高手超越常规。
2. **亭阁分危岫,楼台绕曲池,**
-"亭阁"指的是亭台楼阁,是建筑上的设施。"危岫"形容山峰高峻。"楼台"指的是楼阁。"曲池"指的是弯曲的池塘。
- 这句诗描述了亭台楼阁分布于高峻的山峰之间,楼台环绕着弯曲的池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山水景观。
3. **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长薄"指的是茂密的草木。"秋烟"指的是秋日的烟雾。"飞梁"指的是高架的桥梁。"古蔓"指的是古老的藤蔓。
- 这句诗描绘了秋日的烟雾在茂密的草木中升起,高架的桥梁上垂挂着古老的藤蔓,营造出一种秋日山林的静谧氛围。
4. **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
-"水鸟"指的是水边的鸟类。"翻荷叶"描述了水鸟在荷叶上翻飞的场景。"山虫"指的是山中的昆虫。"咬桂枝"则表示山虫在桂树枝条上活动。
- 这句诗通过水鸟在荷叶上翻飞和山虫在桂枝上的活动,生动地展现了山中自然生态的生动与和谐。
5. **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
-"游人"指的是游历的游客。"惜将晚"表示游人因为时间晚而不忍离开。"公子"在这里可能是对参军的尊称或具体指刘李二人。"爱忘疲"则表达了他们对美景的喜爱,以至于忘记疲惫。
- 这两句诗描绘了游人和公子在美景中流连忘返,即使时间已晚也舍不得离开。
6.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三舍"在古代中国,"舍"为量词,通常用于距离的计量。"三舍"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三次访问、三次停留,或者更深层的意思是多次、永久。"琴尊"指的是琴酒,这里是比喻美好的时光、友谊或生活。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中多次停留,与朋友享受琴酒之乐,如同在这样的美景中流连一般,希望这种美好的时光可以永远延续。
综上所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山水的自然美、园林的精致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美景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古诗词赏析:
《山行寄刘李二参军》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描绘山林胜景的诗歌,借以寄寓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此诗不仅描绘了山中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境界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点题**:“二条开胜迹,大隐叶冲规”,首先点明了山中景致的宏伟和隐逸生活的美好。这两句通过“开胜迹”和“大隐”两词,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远离尘嚣、隐居生活的向往。
2. **描绘山中景致**:“亭阁分危岫,楼台绕曲池,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水鸟翻荷叶,山虫咬桂枝”,这几句话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山中的自然景观。亭阁与楼台在险峻的山岫中错落有致,围绕着弯曲的池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秋日的烟雾、古木的蔓藤、水鸟翻飞、山虫的鸣叫,共同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卷,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3. **情感表达**:“游人惜将晚,公子爱忘疲,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喜爱之情。游人不愿天色已晚而离开,公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仿佛忘记了疲倦。诗人希望能够退隐山林,过着与自然相伴,以琴为乐,以酒为伴的生活,表达了对远离尘嚣、享受清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4. **结语的升华**:“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这两句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舍"隐含退隐之意,"琴尊"则代表了优雅的生活方式。诗人希望能够在自然中过着音乐与美酒相伴的悠闲生活,这样的愿望展现了他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相融合的生活境界的追求。
综上所述,《山行寄刘李二参军》通过对山林美景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情感的意愿。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对逃避现实、寻求精神慰藉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