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cuī lù shì kū zhèng yuán wài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
dì huān sān shí zài tōng jiā shù bǎi nián |
缔欢三十载 通家数百年 |
pān yáng chēng dài mù qín jìn tiǎn yīn lián |
潘杨称代穆 秦晋忝姻连 |
fēng yún luò yáng dào huā yuè mào líng tián |
风云洛阳道 花月茂陵田 |
xiāng bēi gòng xiāng lè jiāo qí fù jiāo yán |
相悲共相乐 交骑复交筵 |
shǐ wèi diào jīn dǐng rú hé yǎn yù quán |
始谓调金鼎 如何掩玉泉 |
huáng gōng jiǔ lú chù qīng yǎn zhú lín qián |
黄公酒炉处 青眼竹林前 |
gù qín wú fù xuě xīn shù dàn shēng yān |
故琴无复雪 新树但生烟 |
jù tòng lán jīn duàn tú lìng bǎo jiàn xuán |
遽痛兰襟断 徒令宝剑悬 |
kè sàn tóng qiū yè rén wáng shì yè chuān |
客散同秋叶 人亡似夜川 |
sòng jūn yī zhǎng tòng sōng tái lù jǐ qiān |
送君一长恸 松台路几千 |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古诗词释义:
卢照邻的《同崔录事哭郑员外》是一首悲悼亡友的诗,通过对亡友生前美好生活的回忆与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哀思。以下是对每段诗句意思的逐段解释:
1. **缔欢三十载, 通家数百年**:三十年的深厚友谊,数百年来,两家如同一家,相交甚厚。
2. **潘杨称代穆, 秦晋忝姻连**:以古代历史上的佳偶故事为喻,将自己与亡友的交情比作潘岳与杨修、代宗与穆皇后,以及秦穆公与晋国的联姻,强调了友情的深厚与联姻的美满。
3. **风云洛阳道, 花月茂陵田**:在洛阳的路上,如同风云一般,花月般美景的茂陵田地上,指朋友生前生活的地方,充满了诗情画意。
4. **相悲共相乐, 交骑复交筵**:两人在悲伤中也相互安慰,在欢乐中共同庆祝,频繁地骑马出行,举行宴席。
5. **始谓调金鼎, 如何掩玉泉**:原本以为朋友会健康长寿,共同调味金鼎,但没想到竟然如此突然地离世,如同掩埋了玉泉一般,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意外和哀伤。
6. **黄公酒炉处, 青眼竹林前**:黄公酒炉和青眼竹林都是友人常去的场所,表达了对逝者往日相聚地点的怀念。
7. **故琴无复雪, 新树但生烟**:古琴上的雪(指琴上的灰尘或旧琴弦的磨损)不再,新的树木上只生起烟雾,象征逝者的离去对过去生活的改变。
8. **遽痛兰襟断, 徒令宝剑悬**:突然间感到痛心,如同兰花的花茎断裂,徒然让宝剑悬空,表达出内心的悲痛无法用言语表达。
9. **客散同秋叶, 人亡似夜川**:宾客散去,如同秋日飘落的叶子,朋友离去,如同夜晚流逝的河流,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离别的哀愁。
10. **送君一长恸, 松台路几千**:为朋友送行,发出一声长长的悲痛,通往松台的道路漫长而遥远,象征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哀思,以及对逝者永远的怀念。
此诗通过对亡友生前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逝去的哀悼,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悲痛和对友谊的珍视。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古诗词赏析:
卢照邻的《同崔录事哭郑员外》是一首表达深切哀悼之情的诗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深厚的友情和家族情谊,以及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首先,诗中的“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强调了亡友与诗人之间长达三十年的深厚友谊和两家数百年来的家族交情,凸显了深厚的友谊和历史的连结。接着,通过“潘杨称代穆,秦晋忝姻连”来描绘两家之间的和谐关系,仿佛是古代名门望族的缩影。
“风云洛阳道,花月茂陵田”两句运用自然景观来比喻两人过往相聚的欢乐场景,通过“相悲共相乐,交骑复交筵”的描绘,再现了两人欢聚一堂的温馨与喜悦。然而,“始谓调金鼎,如何掩玉泉”却突然转折,暗示了对亡友不幸离世的悲痛和意外,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遗憾。
后半部分则继续表达了对亡友的哀思,如“故琴无复雪,新树但生烟”,意味着老友已逝,往日的琴声不再,新的树木只添了烟雾。这一部分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寓意着生命的流逝和对逝去的追忆。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表达了对亡友离世的痛心,同时用“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来比喻亲友的离散如同秋叶飘落,人逝如同夜河的流逝,形象地表达了哀悼之情和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最后,“送君一长恸,松台路几千”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送别亡友时的一声长哭,以及对亡友离世后无尽的思念和哀悼。全诗在情感的高潮中结束,留给读者深深的哀思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卢照邻的《同崔录事哭郑员外》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亡友的哀悼之情,同时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比喻,反映了对生命无常和友情珍重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人生与友情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