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ng chéng huái gǔ
郢城怀古
bó jiē qiān sài běi tíng bó zhī liáo dōng |
伯喈迁塞北 亭伯之辽东 |
yī yú hé wèi kè dú shǒu yún tái zhōng |
伊余何为客 独守云台中 |
tú yáo yǐ rì mù shí tài dào sī qióng |
途遥已日暮 时泰道斯穷 |
bá xīn bēi àn cǎo bàn sǐ luò yán tóng |
拔心悲岸草 半死落岩桐 |
mù sòng héng yáng yàn qíng shāng jiāng shàng fēng |
目送衡阳雁 情伤江上枫 |
fú xī liáng suǒ fú jīn yě xìn nán tōng |
福兮良所伏 今也信难通 |
zhàng fū zì yǒu zhì níng shāng guān bù gōng |
丈夫自有志 宁伤官不公 |
《郢城怀古》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百药创作的《郢城怀古》,描述了作者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沉感慨。让我们逐段解释其意思:
1. **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此句引用了《史记·伯喈传》中的典故,意思是伯喈(伯喈是古代历史人物,代指历史上的英雄或有志之士)离开了繁华的中原地区,迁移到塞北艰苦的边疆。同样的,亭伯(同样指的是历史人物或有志之士)则前往辽东,环境更加偏远。这两句表达了英雄人物离乡背井、远赴艰难之地的壮烈情怀。
2. **伊余何为客,独守云台中**:接下来作者感慨自己为何像客居他乡的游子,独自一人守护在云台之中。这里的“云台”可能是象征性的,代表着某种隐秘、不易被人察觉的境地。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孤独和被遗忘的感伤。
3. **途遥已日暮,时泰道斯穷**:这一句描述了道路遥远,已至傍晚,但时间太平安了(时泰),道路似乎已走到了尽头。这反映了作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对当下的不满与对过去英雄行为的敬仰之间的一种对比。
4. **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岩桐**:这里通过象征手法描绘了内心的情感。拔心表达了深刻的悲痛,仿佛连根都拔起一样。而“半死落岩桐”可能是比喻生命力的衰竭,或者是对某种事物的枯萎。整体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5. **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目送衡阳雁,可能是对远方的期待或对离散的哀伤。而枫叶在秋天落下,往往象征着生命的衰败,这里用来表达情感的伤痛。
6. **福兮良所伏,今也信难通**:这句诗意双关,一方面是对历史命运的感慨,一方面也是对现实的反思。福分往往隐藏在深不可测的地方,当前的道路确实难以理解或预测。这句诗流露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现实的复杂性的理解。
7. **丈夫自有志,宁伤官不公**: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坚持和对公正的追求。作为真正的男子汉,应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宁愿为理想受苦也不愿意被不公平对待。这句诗彰显了作者的品格和价值观。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对当前社会的不满以及对理想追求的坚定。在对比历史与现实的落差中,诗人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思考和情感流露。
《郢城怀古》古诗词赏析:
李百药的《郢城怀古》以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描绘了一位怀古者的心境,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命运以及社会公正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主题与意象**:诗题“郢城怀古”直接点明了主题,郢城是楚国的都城,诗人通过缅怀古代楚国的风云人物,如伯喈、亭伯等,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同时也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思考。
2. **情感的表达**:诗人使用了“迁塞北”、“之辽东”、“独守云台中”等一系列行动来描绘自己的孤独与寂寞,流露出一种被时代遗弃的悲凉感。“途遥已日暮,时泰道斯穷”,表达了在艰难困苦中寻求出路的艰难与绝望。
3. **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中“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岩桐”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观来隐喻个人的内心情感,岸草、岩桐这些自然景象的描述,既表现了环境的凄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4.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以衡阳雁、江上枫的自然景象引发情感,象征着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与无奈。雁飞南北,象征着自由与迁徙,而枫叶的凋零则暗喻了个人命运的衰败与无力改变的现实。
5. **哲思与人生观**:“福兮良所伏,今也信难通”,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即命运中的福与祸往往隐含在不可预测之处,而现在却难以找到清晰的通路。这种哲学思考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6. **个人意志与命运**:“丈夫自有志,宁伤官不公”,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意志的坚持,即使面对不公,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不妥协、不屈服。
综上所述,《郢城怀古》不仅是一首怀古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和情感抒发的佳作。它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社会公正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