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 yáng gōng
寄杨公
míng jiā chū wàng yuàn fēi gài xià zhī tián |
鸣笳出望苑 飞盖下芝田 |
shuǐ guāng fú luò zhào xiá cǎi dàn qīng yān |
水光浮落照 霞彩淡轻烟 |
liǔ sè yíng sān yuè méi huā gé èr nián |
柳色迎三月 梅花隔二年 |
rì xié guī qí dòng yú xīng mǎn shān chuān |
日斜归骑动 馀兴满山川 |
《寄杨公》古诗词释义:
《寄杨公》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李百药所作,表达了一种对友人杨公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鸣笳出望苑, 飞盖下芝田,**
这句描述了出征或旅行的场景,笳声(古代乐器,类似笛子)在望苑(望向苑囿或园林的场景)响起,队伍带着旗帜(飞盖)离开,进入芝田(生长着灵芝的田地)。这里使用了象征性的描绘,可能暗示着一次壮阔的出行,或是诗人与友人杨公分别时的场景。
2. **水光浮落照, 霞彩淡轻烟,**
描述了水面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仿佛太阳的光辉在水面上跳跃。同时,霞彩(天空中的彩霞)在淡薄的轻烟背景下显得更加绚丽,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画面。
3. **柳色迎三月, 梅花隔二年,**
这句通过季节的更替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柳树在三月里嫩绿的枝条向人们迎接春天的到来,而梅花(一种冬末春初开放的花)则暗示了一年中季节的循环,与前一句的三月形成对比,凸显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
4. **日斜归骑动, 馀兴满山川,**
太阳西下,归途中的人们(归骑)开始动身,结束了一天的活动。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最后回味(馀兴),并用“满山川”来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完全沉浸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寄杨公》古诗词赏析:
李百药的《寄杨公》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体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和谐的人文情景,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首诗通过一系列意象的组合,展现出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
1. **鸣笳出望苑, 飞盖下芝田**:这两句以动态的景象开篇,鸣笳(古代军乐的一种,用于行军或庆祝)和飞盖(疾驰的车辆)的运用,营造出一种行进的氛围,同时“望苑”和“芝田”这样的词汇,暗示了诗人所在之地的美丽和庄重,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是一段充满情谊的旅行或聚会。
2. **水光浮落照, 霞彩淡轻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自然美景。水光与落日的照耀相互映衬,霞彩在淡薄的轻烟中显得更加柔和而迷人。这样的描绘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隐含着对时光流转、岁月静好的感慨。
3. **柳色迎三月, 梅花隔二年**:这两句分别使用了春天的柳树和冬天的梅花,作为季节变换的象征。柳树的嫩绿和梅花的傲雪,既是对自然之美的具体描绘,也寄托了对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4. **日斜归骑动, 馀兴满山川**:诗的最后两句描述了日暮时分,诗人与友人一同返回,但内心却仍沉浸在欢聚的余兴中,这份情感不减,仿佛整个山川都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暗示了这次相聚给作者带来的持久的快乐与回忆。
总的来说,《寄杨公》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