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xià rì yóu shí cóng shān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shāng biāo níng sù yào xuán lǎn bēn huáng tú |
商飙凝素钥 玄览贲黄图 |
xiǎo shuāng jīng duàn yàn chén chuī jié qī wū |
晓霜惊断雁 晨吹结栖乌 |
hán huā dī àn jú liáng yè xià tíng wú |
寒花低岸菊 凉叶下庭梧 |
zé gōng shēn jiù diǎn xiāng pǔ yè qián mó |
泽宫申旧典 相圃叶前模 |
yù qì fēn diāo jǐ jīn gōu zhuǎn lòu qú |
玉砌分雕戟 金沟转镂衢 |
dài xīng fēi xià jiàn yìng yuè shàng xuān hú |
带星飞夏箭 映月上轩弧 |
qìng zhǎn zān jū qià ēn róng yǔ lù rú |
庆展簪裾洽 恩融雨露濡 |
tiān wén fā dān zhuàn bǎo sī yǎn xuán zhū |
天文发丹篆 宝思掩玄珠 |
chéng huān tú biàn wǔ fù chí qiè wàng qū |
承欢徒抃舞 负弛窃忘躯 |
juǎn sì shí liù |
卷四十六 |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由贺敱创作,表达了对夏日登山游览活动的赞美与歌颂。全诗描绘了夏季登山的景色和活动,展现出一种宁静、庄严、富含哲理的氛围。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商飙凝素钥, 玄览贲黄图,**
这句通过描绘夏季的风(商飙)聚集,形成了纯白的景象(素钥),暗示了大自然的纯净与高雅。接着,“玄览”和“黄图”可能分别指的是深邃的洞察力和宏大的图景,这里隐喻了君王的深远眼光与国家的繁荣景象。
2. **晓霜惊断雁, 晨吹结栖乌,**
描述的是清晨的景象,霜冻中大雁惊飞,晨风汇聚使乌鸦聚集在一处。这种景象虽简单,却富有诗意,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和谐。
3. **寒花低岸菊, 凉叶下庭梧,**
这两句更侧重于秋天的元素,但在此被置于夏季的语境中,可能是为了丰富画面的季节变化感。低岸的菊花、庭前的梧桐叶,都通过“寒”、“凉”二字传达出季节的转换与清冷之感,虽是夏天的景物,却让人感受到一种与炎热夏季不同的凉爽与宁静。
4. **泽宫申旧典, 相圃叶前模,**
“泽宫”可能指的是祭祀的场所,“申旧典”意味着在这些地方执行或重现古老的仪式。而“相圃叶前模”可能指的是在相国的园地里,按照某种特定的模式或模型进行操作或表现,暗示了对传统的尊重与传承。
5. **玉砌分雕戟, 金沟转镂衢,**
“玉砌”和“金沟”分别代表了精美的建筑和装饰,描绘了极富皇家气派的景观。“分雕戟”和“镂衢”意味着精细的雕刻与装饰,整个画面充满了富贵与艺术的气息。
6. **带星飞夏箭, 映月上轩弧,**
“带星飞夏箭”可能指在夏夜的星空中飞行的箭矢,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映月上轩弧”则描绘了月光洒在屋顶或桥梁上的情景,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景象。
7. **庆展簪裾洽, 恩融雨露濡,**
“簪裾洽”用来形容君王与臣民共享的喜悦与和睦。“恩融雨露濡”则比喻君主的恩惠如同雨露,滋养着臣民,体现了君民一体、和谐共处的情景。
8. **天文发丹篆, 宝思掩玄珠,**
“天文发丹篆”可能指君王的智慧与思想如同天上的星图,展现得淋漓尽致。“宝思掩玄珠”则形容君王的智慧深邃,如同隐藏着的宝珠,无法轻易被外界所了解,突出了君王的智慧与神秘性。
9. **承欢徒抃舞, 负弛窃忘躯,**
“承欢徒抃舞”描述的是臣民们在君王面前载歌载舞的情景,象征着对君主的忠诚与喜悦。“负弛窃忘躯”则表达了在欢愉之中人们忘记了自身的疲惫与忧虑,体现出盛世下人民的幸福与满足。
10. **卷四十六**
“卷四十六”可能是诗集或文本的编号或分类,用来标识此诗在整部作品中的位置,对于理解全诗的结构与分类有一定作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登山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对君王智慧与恩德的颂扬,以及臣民在盛世下的幸福生活。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古诗词赏析: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是唐代著名诗人贺敱所作的一首和诗,诗中通过丰富的自然描写与宫廷场景的交织,展现了夏日游览石淙山的盛况,同时也融入了深刻的寓意与礼赞之辞,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繁荣与艺术特色。
1. **自然景观的描绘**:诗开篇即以“商飙凝素钥,玄览贲黄图”起笔,通过“商飙”(秋风)与“素钥”(银白色的钥匙)的融合,以及“玄览”(深邃的洞察)与“贲黄图”(绘有黄色图案的图册)的对仗,不仅描绘出秋季山林的静谧与深邃,也寓意着对自然界的深思与尊重。后续“晓霜惊断雁,晨吹结栖乌”等句,通过“惊断雁”与“结栖乌”的场景,生动展现了清晨山林的生动与寂静,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2. **宫廷场景的展现**:随着诗的深入,诗人的笔触转向了宫廷的盛大场景。“寒花低岸菊,凉叶下庭梧”描绘了宫廷内外的自然景观,暗示着皇家园林的广阔与精致。“泽宫申旧典,相圃叶前模”则通过“泽宫”(天子行宫)与“旧典”(传统仪式)的联系,展现皇家祭祀或庆典活动的庄重与传统。
3. **艺术与建筑的描写**:“玉砌分雕戟,金沟转镂衢”通过“玉砌”(玉制台阶)与“雕戟”(雕刻的兵器)、“金沟”(金边水渠)与“镂衢”(雕刻的道路),展现了皇家建筑的华丽与艺术性,进一步营造了游览场景的壮观与精致。
4. **礼赞与情感**:诗的尾部“卷四十六”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一首完整诗的结束,而可能标记了诗集的篇章或卷帙。在此处,诗人通过“承欢徒抃舞,负弛窃忘躯”表达了臣子对皇帝的崇敬与献身精神,通过“卷四十六”的标记,暗示了诗篇是皇帝恩泽下臣民心怀感激、赞美之情的自然流露。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通过宫廷场景的描写,展现了皇家文化的繁荣与辉煌,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皇帝的尊崇与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唐代和诗艺术的优秀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