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é yáng liǔ
折杨柳
bié diàn qiū yún shàng lí gōng xià jǐng yí |
别殿秋云上 离宫夏景移 |
hán fēng shēng yù shù liáng qì xià yáo chí |
寒风生玉树 凉气下瑶池 |
qiàn huā réng tǔ yè yán mù shàng chōu zhī |
堑花仍吐叶 岩木尚抽枝 |
yuàn fèng nán shān shòu qiān qiū zhǎng ruò sī |
愿奉南山寿 千秋长若斯 |
《折杨柳》古诗词释义:
这首魏元忠的《折杨柳》诗,充满了对过往辉煌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我们可以逐段解析诗中的每一句:
1. **别殿秋云上, 离宫夏景移,**
这句描绘了时光的变迁,宫殿从春夏之景过渡到了秋云的笼罩。"别殿"和"离宫"在这里指的是远离主殿的偏殿或者远离王宫的行宫,它们见证了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
2. **寒风生玉树, 凉气下瑶池,**
"寒风"和"凉气"点明了季节的变化,"玉树"和"瑶池"则是美好的象征,用以形容虽然外界环境变凉,但依然保持了高洁和优雅。这里可能是在赞美宫殿的建筑之美,或是在比喻一种精神的永恒不变。
3. **堑花仍吐叶, 岩木尚抽枝,**
这两句描述的是自然界的生机不息。"堑花"和"岩木"可能是从道路旁或岩石上的植物生长出来的,"仍吐叶"和"尚抽枝"说明即使是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生命也依旧顽强地生长,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命力。
4. **愿奉南山寿, 千秋长若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长寿和永恒的渴望。"南山寿"是一个比喻,指的是长久的寿命,与"千秋长若斯"形成呼应,表达了诗人对长寿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若斯"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于表达"如此"或"这样"的意思,这里表示希望这种长寿和美好能够持续千秋。
整首诗通过对季节变迁、自然景观以及对长寿的向往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长久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折杨柳》古诗词赏析:
《折杨柳》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魏元忠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首诗中,魏元忠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寄寓了深远的情感和哲学思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材与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与永恒。诗名“折杨柳”本身就带有离别与送别的意味,古代送别时常用折柳相赠,象征着对离人的不舍与期盼重逢。而“折杨柳”作为标题,暗示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基调。
### 前四句:自然景观与情感寄托
“别殿秋云上,离宫夏景移”描绘了一幅离宫在夏末秋初之交的景象,宫殿的秋云与夏季的景色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哀愁。“寒风生玉树,凉气下瑶池”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凉意和离别的凄清氛围。玉树和瑶池的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美感,也暗示了高洁和不可触及的美好理想,与离别之情相呼应。
### 后四句:理想与愿望
“堑花仍吐叶,岩木尚抽枝”运用自然界的生机与生命力,象征即使在离别与衰败中,也有生命顽强不息的希望。这一对比强化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乐观与坚韧,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愿奉南山寿,千秋长若斯”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永恒不变的向往,是对生命持久、爱情不灭的理想追求。
### 总结
《折杨柳》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既描绘了离别的哀愁,又表达了对美好、永恒的向往。它不仅展现了魏元忠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对人生、自然和理想的独特思考。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还能体会到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