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xìng shàng yáng gōng shì yàn yìng zhì
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
yù niǎn chū míng guāng chéng liú fàn yǔ shāng |
御辇出明光 乘流泛羽觞 |
zhū tāi suí yuè jiǎn yù lòu yǔ nián zhǎng |
珠胎随月减 玉漏与年长 |
hán jǐn méi yóu bái fēng chí liǔ wèi huáng |
寒尽梅犹白 风迟柳未黄 |
rì xié jīng qí zhuǎn xiū qì mǎn lín táng |
日斜旌骑转 休气满林塘 |
《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古诗词释义:
宗楚客的这首《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描绘了皇帝巡幸上阳宫时的盛况,其中包含了对自然景观和宴会活动的细致描绘。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御辇出明光,乘流泛羽觞:** 这两句描绘了皇帝乘坐华丽的御辇,从明光宫出发,沿着水流泛舟,手持玉制酒杯饮酒的景象,充满了皇家的尊贵和奢华。
2. **珠胎随月减,玉漏与年长:** “珠胎”可能指的是月亮上的山峰或暗喻月亮的形状。“月减”表示月亮从满月逐渐变瘦。“玉漏”指的是古代的计时工具,通常为水滴或沙漏,而“与年长”则表示时间的不断流逝,不会因为任何力量而缩短,象征着自然法则的永恒。
3. **寒尽梅犹白,风迟柳未黄:** “寒尽”表示寒冷的季节已经过去,春天到来。“梅犹白”指梅花在春天依然保持着白色的花朵,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风迟柳未黄”则说明春风还很温柔,柳叶尚未变成金黄色,强调春天的清新与宁静。
4. **日斜旌骑转,休气满林塘:** “日斜”表示太阳逐渐下山,一天即将结束。“旌骑转”可能指的是皇帝的仪仗队缓缓移动,或是侍从骑马行进的场景,展现出秩序井然的阵仗。“休气”可能指的是祥和、安宁的氛围,或是古代对某种吉祥之气的称谓。“满林塘”则描绘了春日里林间水塘充满生机的景象,整个画面充满了和谐与安宁。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皇家巡游与春日自然之美,以及与之相随的宴会盛况,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典雅的美感。
《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古诗词赏析:
《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这首诗,出自唐代文学家宗楚客之手,诗名即点明了其创作背景和目的——即作为对皇上的应和之作,在上阳宫这一特殊地点进行的侍宴时的感怀和赞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解析
"奉和"表示此诗是应制之作,即根据皇帝的旨意创作,旨在歌颂皇帝的英明与国泰民安,"幸上阳宫"则指皇帝亲临上阳宫,此地作为皇家园林,寓意祥瑞与权力的象征。"侍宴"说明诗人在宴会中的角色,即作为臣子陪同皇帝,享受宴饮之乐的同时,也是表达忠诚与颂美的一种方式。
### 内容解析
诗的首句"御辇出明光"描绘了皇帝乘坐的车驾从皇宫的大门——明光门出发的情景,这一句通过视觉和动作,展现了皇帝的尊贵与权力。接下来的"乘流泛羽觞"则象征着宴会的欢乐氛围,皇帝与臣僚们在水上泛舟饮酒,体现了和谐与愉悦的宫廷生活。
"珠胎随月减,玉漏与年长"这两句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寓意时间的流逝与皇帝的年寿延长,珠胎指月亮,玉漏象征时间的流逝,表达对皇帝长寿的美好祝愿。
"寒尽梅犹白,风迟柳未黄"通过描写冬末春初的景象,以梅白柳未黄的对比,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同时也隐含了新春的希望和生命的活力。
"日斜旌骑转,休气满林塘"最后两句描绘了宴会结束,太阳西斜,随行的队伍逐渐散去,整个园林塘畔充盈着欢乐祥和的气息。"旌骑转"暗示宴会结束,而"休气满林塘"则强调了宴后宫中充满了宁静与安详,体现了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 总体评价
宗楚客的这首《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和谐,通过自然界的景物变迁,寓意时间、生命与皇帝的长寿,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与人民安宁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华美,意境深远,是唐代应制诗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宗楚客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细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