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zhú lóng zhāi jì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
jīn què píng míng sù wù shōu yáo chí shì yàn fǔ qīng liú |
金阙平明宿雾收 瑶池式宴俯清流 |
ruì fèng fēi lái suí dì niǎn xiáng yú chū xì yuè wáng zhōu |
瑞凤飞来随帝辇 祥鱼出戏跃王舟 |
wéi qí lǜ shù dāng yán mì gài zhuǎn xiāng hé jiē àn fú |
帷齐绿树当筵密 盖转缃荷接岸浮 |
rú lín qiè bǐ wēi chén jù ruò jì tāo péi shèng zhǔ yóu |
如临窃比微臣惧 若济叨陪圣主游 |
juǎn sì shí qī |
卷四十七 |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瑰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表达的是对帝王祭祀仪式的赞颂和描述。下面我们逐句解读:
1. **金阙平明宿雾收**:皇宫在清晨的明亮中,宿雾已消散,体现出祭祀的庄重与神圣,且有黎明即起,敬天敬神之意。
2. **瑶池式宴俯清流**:瑶池,神话中的仙境,这里用来形容皇宫中的宴席,俯瞰清流,展现了一种华丽而清雅的场景。这样的描述暗示了祭祀活动的高雅与尊贵。
3. **瑞凤飞来随帝辇**:瑞凤,象征吉祥和尊贵,飞来随帝王乘坐的辇车,寓意吉祥的降临和帝王的权威。这表明帝王的出现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4. **祥鱼出戏跃王舟**:祥鱼,象征着吉祥和福气,跳出戏水的水面,跃上帝王的船,是自然界的美好事物响应帝王祭祀的象征,进一步增强了仪式的庄重和祥和。
5. **帷齐绿树当筵密**:帷幕整齐地排列,与绿树相映成趣,营造出宴会的密闭而又充满生机的环境,强调了宴会的私密性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6. **盖转缃荷接岸浮**:盖,这里指的是顶篷或伞盖;缃荷,可能是指类似于荷叶的装饰物。顶篷旋转着,仿佛接上了岸边的浮荷,营造出一种流动和动态的美感,象征着宴会的欢乐与自然的融合。
7. **如临窃比微臣惧**:像进入了一个特殊场合,作为微臣的诗人,内心充满敬畏。这是一种谦卑而崇敬的心态,表达出诗人对帝王与祭祀活动的深刻敬畏之情。
8. **若济叨陪圣主游**:如果能够陪同帝王游览,那将是一份荣耀。这里用“若济”表达诗人对能够参与这样盛大活动的期望和荣幸。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示了唐代祭祀活动的庄严与华丽,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帝王的敬仰和对自己能够参与这一神圣活动的荣幸之情。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古诗词赏析:
《奉和圣制烛龙斋祭》这首诗是唐朝著名文臣苏瑰所作,诗中不仅展现了皇家斋祭的宏大场面,更融入了作者对国家和皇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身逢盛世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描绘气氛**:“金阙平明宿雾收, 瑶池式宴俯清流”。开篇即以金阙、瑶池、清流等华丽的意象勾勒出祭祀现场的壮丽景象,宿雾的收散象征着清晨的宁静与祥和,瑶池式的宴会布置展现了皇室的尊贵与庄重。
2. **动态的场景**:“瑞凤飞来随帝辇, 祥鱼出戏跃王舟”。这里的“瑞凤”和“祥鱼”都是祥瑞的象征,它们随行皇帝的车队和舟船,代表着国家的祥和与昌盛。动态的画面,展现了皇家出行的威严和气势。
3. **描绘宴会的场景**:“帷齐绿树当筵密, 盖转缃荷接岸浮”。通过描述帐篷与绿树相映成趣的场景,以及盖子旋转时如同缃荷浮于水面的动态效果,展现出宴会的精致与雅致,同时也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个人情感的流露**:“如临窃比微臣惧, 若济叨陪圣主游”。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皇家盛典的敬畏之情,还流露出作为臣子能够亲历如此盛事的荣幸与自豪。表现出苏瑰对君主、国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己身份地位的谦逊认知。
5. **结语的升华**:“卷四十七”作为诗的结尾,虽简短却意味深长。在古代,诗歌通常被编入文集或史书,这里的“卷四十七”可能是对作品所在的篇章或卷数的指代,象征着这首诗作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被保存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斋祭的盛大场面,更表达了作者对于盛世的颂扬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流露,展现了唐朝文人对皇权的敬畏与对国家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