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xǐ yǔ
奉和圣制喜雨
shàng dì lín xià jiàn yì yǒu guāng |
上帝临下 鉴亦有光 |
shú yún yīn zhì wéi shèng kè zhāng |
孰云阴骘 惟圣克彰 |
liù yuè cú shǔ sì jiāo qiān yáng |
六月徂暑 四郊愆阳 |
wǒ hòu qí qín gào yú tán chǎng |
我后其勤 告于坛场 |
jīng yì yǔn yì qún líng gǔ wǔ |
精意允溢 群灵鼓舞 |
wèi xī cháo yún pèi rán shí yǔ |
蔚兮朝云 沛然时雨 |
yǔ wǒ yuán tián yì jì yǒu nián |
雨我原田 亦既有年 |
zhú lóng huáng huáng míng zōng bào sì |
烛龙煌煌 明宗报祀 |
yú yǐ zhù zhī tiān rén dì zi |
于以助之 天人帝子 |
wén shī yǒu xùn guó fēng zī shǐ |
闻诗有训 国风兹始 |
《奉和圣制喜雨》古诗词释义:
《奉和圣制喜雨》是唐朝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此诗表达对雨的喜悦和对天子圣德的赞美。下面逐段解释:
1. **上帝临下,鉴亦有光**:上帝降临人间,其光芒照耀大地,比喻天子的圣德如同上天一般,照耀万物。
2. **孰云阴骘,惟圣克彰**:问世间何为阴骘(即恩惠、善行),只有圣明的君主能够彰显这种德行。
3. **六月徂暑,四郊愆阳**:六月天气酷热,四面八方都因缺少阳光而感到异常。
4. **我后其勤,告于坛场**:作为君主,勤于祭祀,向祭坛表达祈求。
5. **精意允溢,群灵鼓舞**:献祭时心诚意满,神灵为之鼓舞,表现出对君主虔诚的响应。
6. **蔚兮朝云,沛然时雨**:晨起时如山间的朝云,随后下起了及时雨。
7.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雨降在广阔的田地上,使得作物得以生长,年年丰收。
8. **烛龙煌煌,明宗报祀**:烛龙的光芒照耀,这象征着光明的祭祀,君主对祖先的祭祀是光明正大的。
9. **于以助之,天人帝子**:通过天上的雨,帮助大地,连接了天与人的福祉,如同君主一样为子民带来福祉。
10. **闻诗有训,国风兹始**:人们从诗中得到教诲,国家的风气从这种尊天敬德的开始。
整体上,此诗表达了对天子圣德的崇敬以及对雨带来的丰收的喜悦,同时也蕴含着通过君主的行为和诗教来引领国家风化的深意。
《奉和圣制喜雨》古诗词赏析:
《奉和圣制喜雨》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主题是颂扬圣明君主为人民带来的喜雨,体现了古代诗人在文学创作中对于皇帝治国理政的颂扬与希望,以及对于自然现象与人世福祉之间关系的哲思。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 1. 开篇与主题确立
诗开篇“上帝临下,鉴亦有光”以宏大之笔描绘出宇宙间的和谐与光明,奠定了一种神圣的基调。通过“孰云阴骘,惟圣克彰”表达了对君主圣明德行的敬仰,认为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庇佑民众,带来福祉。这种开篇既展示了作者对君主的尊崇,也表达了人民对理想君主的期待。
### 2. 对比与转折
“六月徂暑,四郊愆阳”描绘了干旱的背景,与后文“雨我原田,亦既有年”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喜雨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这种转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强化了喜雨的珍贵与人们对其的热烈欢迎。
### 3. 描绘喜雨的景象
“蔚兮朝云,沛然时雨”将喜雨的出现比作朝云的涌现和及时的雨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雨的壮丽景象,传达出喜雨为大地带来生机的强烈感受。
### 4. 结尾与升华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烛龙煌煌,明宗报祀,于以助之”总结了喜雨对于农业的直接贡献,并将之上升到更深层次的意义——烛龙之光代表了君主的德行之光,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君主的敬仰与感恩,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崇敬与颂扬。
### 5. 文学价值与哲学思考
全诗不仅展现了张九龄对君主治国理政的期望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古代诗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通过诗中对喜雨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洞察,体现了古人对于天人合一哲学的探索。
综上所述,《奉和圣制喜雨》不仅是一首歌颂圣君治国的诗歌,也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哲学思考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张九龄在文学创作上的深邃思考与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