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xìng jìn yáng gōng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
zhù shǐ cí zhèng rén shén qìng yè |
祝史辞正 人神庆叶 |
fú yǐ dé zhāo xiǎng yǐ chéng jiē |
福以德昭 享以诚接 |
liù biàn yún bèi bǎi lǐ sī jiā |
六变云备 百礼斯浃 |
sì shì kǒng míng zuò liú wàn yè |
祀事孔明 祚流万叶 |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奉和圣制幸晋阳宫》这首诗,是其对唐代皇帝到晋阳宫祭祀的一次颂扬。此诗以颂扬帝王祭祀的礼仪与功德,展现了古代中国祭祀文化中对神灵的敬畏与对皇帝的尊崇。下面逐段解释此诗的含义:
1. **祝史辞正,人神庆叶**:祝史是古代祭祀时负责祭祀仪式和祭文撰写的官员。这一句强调了祝史的言辞正当、正确,既表达了人间的欢庆,也与神灵的喜庆相协调,体现了人神之间的和谐与相通。
2. **福以德昭,享以诚接**:此句说明了幸福和福泽是通过显扬的德行来获得的,而这些福泽又通过诚心的祭祀来接受。它强调了道德与祭祀的内在联系,即通过真诚与德行,才能真正得到神灵的庇佑与祝福。
3. **六变云备,百礼斯浃**:六变指的是古代祭祀时,根据祭祀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音乐变化。云备意味着准备充分,百礼则表示各种祭祀礼仪已经全部准备就绪。整句话强调了祭祀仪式的完整性和充分准备,体现了对祭祀活动的严谨和敬重。
4. **祀事孔明,祚流万叶**:祀事是指祭祀的事务或活动。孔明表示非常明确、清晰,祚流万叶则意味着祭祀所带来的福祉能够世代相传,影响无穷。整句话表达了对祭祀活动效果的高度肯定,即它不仅即时带来福祉,而且长远地惠及子孙后代。
这首诗以典雅的语言,描绘了古代中国祭祀活动的神圣与庄严,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领导下的国家秩序与和谐的赞美。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古诗词赏析:
《奉和圣制幸晋阳宫》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奉和诗,这首诗主要描绘了皇帝前往晋阳宫祭祀时的宏大场面和庄重仪式,反映了唐代对于祭祀活动的重视以及诗人对于这种仪式化的表达的赞美。
从标题“奉和圣制幸晋阳宫”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应和皇帝御制的诗,作为臣子表达对皇帝巡幸晋阳宫祭祀的恭贺与赞美。
诗中的“祝史辞正,人神庆叶”表明了祭祀仪式中祝史的庄严与正确,以及民众与神灵的和谐与庆贺。这里的“祝史”是指负责祭祀仪式的司仪和祭师,他们的言辞和行为被视为连接人与神的桥梁,对仪式的正确性和神圣性至关重要。
“福以德昭,享以诚接”则揭示了祭祀的核心理念,即通过高尚的品德和诚挚的心意来表达对神灵的敬仰和感恩,希望通过这样的仪式带来福祉和吉祥。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道德与虔诚的高度重视。
“六变云备,百礼斯浃”描绘了祭祀仪式的复杂性和周全性。古代的祭祀仪式往往包括许多步骤和变化,每一步都有其特定的仪式和意义,以确保仪式的完整性和礼仪的尊严。“六变”可能指的是古代祭祀中“变”的次数,即仪式的阶段和变化;“百礼”则概括了所有繁复的祭祀礼节,体现出对仪式的极致追求和对礼仪的极致尊重。
“祀事孔明,祚流万叶”则表达了对祭祀仪式圆满成功、神灵保佑的期望,以及由此带来的福祉能够世代延续。这里的“祀事”指的是祭祀之事,“孔明”表示事情极为明了、清晰,强调了祭祀仪式的明确和成功;“祚”指的是福佑、恩赐,“万叶”则表示时间的久远和影响的广泛,意指福佑能够传之久远,影响和恩泽能够覆盖多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对于祭祀活动的庄重仪式感,也体现了对品德、虔诚和世代延续的深厚价值追求,是唐代文化中宗教信仰和礼仪规范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