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cì chéng gāo xiān shèng qín jiàn dé zhī suǒ
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
suí jì shī tiān cè wàn fāng lí xiōng cán |
隋季失天策 万方罹凶残 |
huáng zǔ chēng yì qí sān líng jiē huò ān |
皇祖称义旗 三灵皆获安 |
shèng qī jiāng shēn xī wáng yè chéng jiān nán |
圣期将申锡 王业成艰难 |
dào yí wèi gǎi mìng lì zài zhōng lǚ duān |
盗移未改命 历在终履端 |
bǐ fén wéi dì xiāng xióng dōu xìn yù pán |
彼汾惟帝乡 雄都信郁盘 |
yí yuè shuò xún shòu qún hòu péi qīng luán |
一月朔巡狩 群后陪清銮 |
bà jì zài pèi tíng jiù yí dǔ hàn guān |
霸迹在沛庭 旧仪睹汉官 |
táng fēng sī hé shēn shùn diǎn fū gèng kuān |
唐风思何深 舜典敷更宽 |
hù méng fén yú fù yì zhēng niú jiǔ huān |
户蒙枌榆复 邑争牛酒欢 |
miǎn wéi jiǎn shāng hòu qǐ dú wēi yǔ tàn |
缅惟翦商后 岂独微禹叹 |
sān hòu jì zài tiān wàn nián sī bù kān |
三后既在天 万年斯不刊 |
zūn zǔ shí wǒ huáng tiān wén jiē yǎng guān |
尊祖实我皇 天文皆仰观 |
《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是一首古体诗,通过这首诗,张九龄借古喻今,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对天子的敬仰。以下是逐段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 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
"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隋朝末年,统治者失去了正统的策略,各地遭受了严重的暴政和动荡,暗示了隋朝末年民不聊生的现状,为后来唐朝的兴起埋下伏笔。
### 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
"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唐高祖李渊以“义旗”起义,表示了正义的追求,获得了上天的保佑(三灵指天、地、人),意味着唐的建立得到了天意的指引和百姓的支持,成功地稳固了政权。
###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
"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这句话表达了唐朝政权建立过程中的艰辛与神圣性,预示着将要施行更大的仁政和维护国家的安定,强调了成功的不易。
### 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
"盗移未改命,历在终履端":这里“盗”是指反叛者,暗示了虽然有动荡,但改朝换代并未改变命运的轨迹,历史的轮转终有其规律和正确的方向。
###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
"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汾河一带被认为是天子的故乡,这里描绘了帝都的雄伟与繁荣,预示着国家的繁荣与盛世景象。
### 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
"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月首日天子巡视各处,群臣陪同,展现天子巡视国家的威严与礼制,表达了一国之主的权威与治国理念。
###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
"霸迹在沛庭,旧仪睹汉官":这句话提到的“沛庭”可能是借指汉代的官制与政风,表达唐朝学习和承袭了汉朝的礼仪和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制度基础。
###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
"唐风思何深,舜典敷更宽":表达了唐朝文化与治理的深远影响,借舜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唐朝制度的宽广和仁德,展现了理想化的政治景象。
###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
"户蒙枌榆复,邑争牛酒欢":枌榆复指的是恢复先民的耕种生活,邑中人们以欢庆和丰收的牛酒表示喜悦,体现了百姓对新政权的支持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缅惟翦商后,岂独微禹叹,
"缅惟翦商后,岂独微禹叹":引用古代商朝被灭后的故事,表达了对先贤的缅怀和对治国者的期待,不仅仅是古时的禹,也包括当时的君主,希望他们能像古代圣君一样治国有方。
###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
"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三后指的是古代圣贤的后裔,象征着国家和人民的稳定与繁荣将代代相传,不受时间的改变。
### 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
"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尊崇祖先,实际上指的当代的帝王,表达了对君主的敬仰,强调了天文观测对于指导国家决策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借喻,表达了对唐朝初年建立过程的赞美,以及对新政权在未来延续稳定与繁荣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礼仪与文化继承的重视。
《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这首《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是唐代文学作品,体现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圣君贤臣治理国家的赞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历史回顾**:“隋季失天策,万方罹凶残”描述了隋朝末年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情景,用“失天策”暗示隋朝失去了应有的政策与治理,导致了“万方罹凶残”。
2. **赞誉明君**:“皇祖称义旗,三灵皆获安”赞美先圣(指唐高祖李渊)举义旗,恢复了和平与秩序,得到了天地人(三灵)的拥护。这种用词既表达了对先圣的崇敬,也体现了对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肯定。
3. **强调传承**:“圣期将申锡,王业成艰难”描述了统治者在艰难中创建并传承的王业,强调了治理国家的不易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4. **地理位置与文化**:“彼汾惟帝乡,雄都信郁盘”引用汾河周边的地理特征,象征着帝乡之所在,既为历史故事提供了背景,也蕴含了文化与地理的联系。
5. **君臣共治**:“一月朔巡狩,群后陪清銮”描绘了君主定期巡视国家,群臣陪同,象征君臣共治,体现了唐代朝廷的礼制与君主的巡视制度。
6. **以史鉴今**:“缅惟翦商后,岂独微禹叹”通过类比商汤灭夏的故事,以及对大禹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伟人治国理政的崇敬与对现代君主的期望。
7. **愿景与期待**:“三后既在天,万年斯不刊,尊祖实我皇,天文皆仰观”表达了对过去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展望,强调了对祖先与前代君主的尊重,以及对国家长期稳定的愿景。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对君主责任与治国智慧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切愿望。张九龄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历史的重视和对理想治国模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