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yè xuán yuán huáng dì miào zhāi
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
sān nián yī shàng jì wàn guó qū hé luò |
三年一上计 万国趋河洛 |
kè zuì lì yǐ chén shǎng yán ēn fù bó |
课最力已陈 赏延恩复博 |
chuí yī shēn gòng lǐ gǎi sè qí xián ruò |
垂衣深共理 改瑟其咸若 |
shǒu lù huí zhú fú fēn biāo yáng mù duó |
首路回竹符 分镳扬木铎 |
jiè chéng yǒu yōu wǎng zhào jiàn wú yān pō |
戒程有攸往 诏饯无淹泊 |
zhāo xī dòng tiān wén yīn qín zài rén mò |
昭晰动天文 殷勤在人瘼 |
chí jiǔ wàng zī niàn kè zhōng qī suǒ tuō |
持久望兹念 克终期所托 |
xíng yǐ dāng zì qiáng chūn gēng shù qiū huò |
行矣当自强 春耕庶秋获 |
《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古诗词释义:
《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整体反映了皇帝对于祭祀玄元皇帝的礼仪过程及意义的重视,并体现了对国家治理和民生的关注。下面逐段解释其意思:
1. **三年一上计, 万国趋河洛**:古代实行三年一次的上计制度,即地方官吏需在三年周期内向中央报告治理情况,万国即众多国家,河洛是指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此处象征着皇帝的权威和国家的统一。
2. **课最力已陈, 赏延恩复博**:"课最"指考核治理成果,"力已陈"表示已准备好详细的治理报告。"赏延恩复博"是说皇帝对于有功的官员不仅给予奖赏,而且不断扩大恩泽,鼓励官员尽职尽责。
3. **垂衣深共理, 改瑟其咸若**:"垂衣"形容皇帝不需亲自劳作,依靠臣子治理国家,"共理"是共同治理。"改瑟其咸若"出自《诗经》,意指改弦更张,调整政策,使其和谐一致。
4. **首路回竹符, 分镳扬木铎**:"首路"可能指祭祀队伍的前导,"竹符"是古代的官印或令牌,"分镳"指队伍分道而行,"扬木铎"则是古代传达政令的器具,此处象征传播皇帝的旨意和治理理念。
5. **戒程有攸往, 诏饯无淹泊**:"戒程"指行前的告诫和准备,"有攸往"即去向某个目的地,"诏饯"是皇帝的饯行之礼,"无淹泊"意为不拖延,体现出行程的高效和重要性。
6. **昭晰动天文, 殷勤在人瘼**:"昭晰"指明了治理的方向和准则,"天文"在古代寓意治理的智慧和天命。"殷勤"表现出皇帝对于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7. **持久望兹念, 克终期所托**:"持久"意为长期的治理目标,"兹念"指对此的期望,"克终"意为完成目标,"期所托"表达了对上天和民众的信任。
8. **行矣当自强, 春耕庶秋获**:"行矣"即行进的意思,"当自强"是说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春耕"是农业活动的开始,"庶秋获"则是期待丰收,寓意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展现了皇帝对于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以及对于民众福祉的关切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对自身职责的强烈责任感。
《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奉和圣制谒玄元皇帝庙斋》是一首表达了对玄元皇帝祭祀仪式的礼赞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怀的诗歌。全诗结构严谨,意蕴深厚,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君主以及玄元皇帝的崇敬之情。以下是对诗中关键词句的赏析:
1.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这句话描绘了国家对玄元皇帝的祭祀活动,是三年一次的盛大仪式,全国各地的官员和民众都会聚集到洛阳,表达对玄元皇帝的敬仰和膜拜。这里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国家统一性的象征。
2. **“课最力已陈,赏延恩复博”**:这里的“课最”可能指国家的政绩考核,“力已陈”则指将所取得的政绩呈现在君主面前。接下来的“赏延恩复博”说明了国家为了激励官员的忠诚与功绩,会给予奖励,同时也体现出君主广纳贤才、奖惩分明的治理理念。
3.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垂衣”常用来形容君主不亲细务,而是高瞻远瞩,深思国家大事,体现了君主的智慧与深思熟虑。这里也表达了作者对君主治国有方的颂扬。而“改瑟其咸若”则借用了《诗经》中的典故,用来比喻君主能适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4. **“首路回竹符,分镳扬木铎”**:这两句描述了君主派遣官员巡视各地的情景,用“竹符”和“木铎”象征君主的命令和教化,体现了君主对国家各区域的管理和教化。
5. **“戒程有攸往,诏饯无淹泊”**:这句话强调了君主对官员巡视行程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君主的仁政思想,即在官员出巡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关怀,确保行程顺畅无阻。
6. **“昭晰动天文,殷勤在人瘼”**:这里的“天文”与“人瘼”对应,表达了君主对天象的关注与对民生的关怀。通过“昭晰动天文”和“殷勤在人瘼”,表达了君主不仅关注国家的宏观发展,更重视人民的生活福祉。
7. **“持久望兹念,克终期所托”**:这两句话表达了国家和人民对君主长期治理国家的期望,希望君主能够保持政绩,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福祉。
8. **“行矣当自强,春耕庶秋获”**:最后两句是对君主和国家未来的期许,强调了自强不息的重要性。春耕寓意着开始与努力,秋获则象征着收获与成果,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展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君主权威以及人民福祉的深刻理解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理想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