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jùn chéng nán lóu
登郡城南楼
jùn tíng cháng jiǒng shù liáng yě qiú zhāo kuàng |
郡庭常窘束 凉野求昭旷 |
chǔ kè lǐn qiū shí huán gōng jiù tái shàng |
楚客凛秋时 桓公旧台上 |
qīng míng fēng rì hǎo lì luò jiāng shān wàng |
清明风日好 历落江山望 |
jí yuǎn hé xiāo tiáo zhōng liú zuò chóu chàng |
极远何萧条 中留坐惆怅 |
dōng mí xià shǒu kuò xī jù jīng mén zhuàng |
东弥夏首阔 西拒荆门壮 |
yí xiǎn suī yì shí gǔ jīn qǐ shū zhuàng |
夷险虽异时 古今岂殊状 |
xiān xián yǎo bù jiē gù lǎo yóu kě fǎng |
先贤杳不接 故老犹可访 |
tóu diào shāng xī rén huī jīn gǎn qián jiàng |
投吊伤昔人 挥斤感前匠 |
zì wèi běn shū sàn wèi shǐ wàng yōu shàng |
自为本疏散 未始忘幽尚 |
jì huì fēi yǒu yù wǎng lái shì wú wàng |
际会非有欲 往来是无妄 |
wèi bāng fù duō xìng qù guó shū qiān fàng |
为邦复多幸 去国殊迁放 |
qiě fàn lí xià jú hái líng yǐng zhōng chàng |
且泛篱下菊 还聆郢中唱 |
guàn yuán yì hé wèi yú líng nǎi táo xiāng |
灌园亦何为 于陵乃逃相 |
《登郡城南楼》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登郡城南楼》通过对南楼的登临,表达了诗人的思绪和感慨。下面对每一句进行逐段解释:
1. **郡庭常窘束, 凉野求昭旷**:
这两句描述了作者在官府(郡庭)常感到束缚,渴望在凉爽的野外寻求宽广的空间。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感到的压抑和对外界自由的向往。
2. **楚客凛秋时, 桓公旧台上**:
在秋天的凉风中,诗人回忆起历史上的楚国使者(楚客)和齐桓公的故事,他们都在这个古老的台上活动过。这里的“桓公旧台上”指的是一个有历史痕迹的地方,诗人借此联想到历史的沧桑。
3. **清明风日好, 历落江山望**:
在清明的日子里,诗人眺望广阔的江山,景色清晰,心情愉悦。这里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4. **极远何萧条, 中留坐惆怅**:
当视线越过远处,看到的是一片萧条之景,让人心生忧郁和惆怅。诗人可能在这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5. **东弥夏首阔, 西拒荆门壮**:
诗人描绘了东至夏首(可能指地名)的广阔,西至荆门(地名)的雄壮。强调了所见景色的辽阔和壮观。
6. **夷险虽异时, 古今岂殊状**:
不管是平地还是险峻之地,在不同的时间里都有各自独特的风貌,古今亦是如此。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时间和自然景观变化的认识和感慨。
7. **先贤杳不接, 故老犹可访**:
与古代的贤人无法接触,但尚有机会与年长的人交流。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老一辈知识和经验的尊重和渴望了解。
8. **投吊伤昔人, 挥斤感前匠**:
感叹于古人之逝去,深感悲伤;对前人的技艺表达敬仰。这里的“吊”、“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传统技艺的尊重。
9. **自为本疏散, 未始忘幽尚**:
作为个人,我本性洒脱,自由自在,未曾忘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自然生活的追求。
10. **际会非有欲, 往来是无妄**:
遇到的机会和际遇并非出于刻意追求,而是自然的往来。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随遇而安和自然的态度。
11. **为邦复多幸, 去国殊迁放**: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幸运的机会,但离开国家却也让自己更加自由放任。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国家与个人自由之间的思考。
12. **且泛篱下菊, 还聆郢中唱, 灌园亦何为, 于陵乃逃相**:
在篱笆下自由地采摘菊花,再次聆听到郢都(古代楚国都城)的歌声,浇灌花园,生活似乎简单而自足。诗人在最后几句中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能暗含了对某些传统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登郡城南楼》古诗词赏析:
《登郡城南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在登高望远之时,抒发自己内心情感和感慨的佳作。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深沉的个人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部分通过“郡庭常窘束, 凉野求昭旷”表达了诗人在日常官场中的束缚感,以及对开阔天地的向往。这种内心的情感转换,为后文的登高远望做了很好的铺垫。
接着,“楚客凛秋时, 桓公旧台上”两句,将读者的视线带入历史的长河,以楚客、桓公这样的历史人物为引子,暗含了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这里的“旧台上”不仅指实际的地点,也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过往的辉煌。
“清明风日好, 历落江山望”展现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开阔视野和美好心境。这里的“清明”既指天气的晴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明和豁达。
“极远何萧条, 中留坐惆怅”则是诗人面对辽阔世界时,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远山的萧条、大地的广阔,让诗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对人生、历史的深思之中。
“东弥夏首阔, 西拒荆门壮”通过描绘地理上的壮丽景象,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同时也寓意了他对历史荣光的追忆和对当前形势的反思。
“先贤杳不接, 故老犹可访”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先贤的敬仰和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代智者的期待。这种情感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可能的期待。
“投吊伤昔人, 挥斤感前匠”则是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和观察,对历史人物和技艺的感怀。这种感伤和感慨,充满了对人类智慧和历史进步的尊重和感慨。
最后,诗人以“自为本疏散, 未始忘幽尚”总结了自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虽然在官场中感到束缚,但内心依然保持豁达和对自然、历史的热爱。通过“际会非有欲, 往来是无妄”表达了对现实的淡然和对自然的向往。
“为邦复多幸, 去国殊迁放”则是对自我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感慨,既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也对国家的未来抱有期望。
“且泛篱下菊, 还聆郢中唱”以隐逸生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
“灌园亦何为, 于陵乃逃相”则是对人生追求的深层思考,诗人通过对古代人物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
综上所述,张九龄的《登郡城南楼》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自身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历史和自然的深沉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