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jīng kǒng zi jiù zhái
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
xīn xiāng wéi hòu dé míng mìng guāng tiān bǎo |
馨香惟后德 明命光天保 |
sù sì chóng shèng líng chén xìn biǎo huáng dào |
肃祀崇圣灵 陈信表黄道 |
yù qī chū dǎo lì jīn páo jì jìng hǎo |
玉戚初蹈厉 金匏既静好 |
jiè fú hé ráng ráng jīng chéng gé qióng hào |
介福何穰穰 精诚格穹昊 |
juǎn sì shí bā |
卷四十八 |
《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古诗词释义:
《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整首诗通过描述在孔子故居的祭祀活动,表达了对圣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圣灵的虔诚。下面对诗句逐段解释:
**首联:馨香惟后德,明命光天保**
首联以“馨香”形容祭祀时的香气,象征着对孔子高尚德行的缅怀。接下来的“惟后德”强调了孔子德行对后人的影响和教诲。而“明命”则可以理解为明确的指示或教导,这里与“光天保”连用,寓意孔子的教导如同光明一般,照亮了天道,保护着人间的和平与正义。
**颔联:肃祀崇圣灵,陈信表黄道**
颔联“肃祀崇圣灵”表达了对孔子圣灵的恭敬与崇敬。祭祀时的庄重与肃穆,体现了对圣人的尊重。接着“陈信表黄道”中的“信”可能指的是诚实与信仰,通过这些诚实与信仰的表达,形成了向天道的指引或象征。
**颈联:玉戚初蹈厉,金匏既静好**
颈联中“玉戚”可能指的是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礼器,象征着尊贵与纯洁。这里“初蹈厉”可以理解为在仪式的开始阶段,通过玉戚的使用,庄严地进行祭祀。紧接着“金匏既静好”描述了使用金匏的仪式后,整个场景变得宁静和谐,象征着孔子的教诲带来的平和与宁静。
**尾联:介福何穰穰,精诚格穹昊**
尾联“介福何穰穰”中的“介福”指的是孔子所带来的福祉与福泽,这里的“穰穰”形容福泽深厚,意味着孔子的智慧与教诲为世人带来了丰盛的福祉。最后一句“精诚格穹昊”表达了对孔子精神的崇敬,认为孔子的真诚与精进之心能够达到上天,象征着孔子的精神与智慧超越了世俗,达到了宇宙的至高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孔子故居的祭祀仪式,颂扬了孔子的高尚品德与深远影响,表达了对孔子精神的景仰之情。
《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这首诗,是唐代士大夫在对孔子文化遗存进行参观、祭奠之时的诗作,充分体现了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尊崇与敬畏,以及对儒家文化的深刻认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揭示主题**:“馨香惟后德,明命光天保”,开篇点出对孔子美德的颂扬以及对圣明统治的向往,体现出对孔子文化和儒家治国理念的崇敬。
2. **祭祀活动的庄严与庄重**:“肃祀崇圣灵,陈信表黄道,玉戚初蹈厉,金匏既静好”,这一句描述了祭祀孔子时的庄严肃穆,通过祭祀活动展现对圣灵的崇敬,同时通过“玉戚”、“金匏”等具体仪式物品,展现出儒家礼仪的严谨与庄重。
3. **祈福与精诚**:“介福何穰穰,精诚格穹昊”,诗句表达了通过祭祀孔子,祈求福祉降临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强调了通过内心的真挚与虔诚,能感通天地、上达天听的理念。
4. **结语深化主题**:“卷四十八”,这不仅是一种对作品本身的标记,也可能暗含对孔子及其思想影响深远的赞扬,将这首诗置于儒家文化史的长卷中,强调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这首诗通过祭祀孔子的活动,表达了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深切敬仰,以及通过虔诚的祭祀活动寻求福祉、感通天地的深厚信仰。它不仅是一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赞歌,也是对儒家道德伦理、礼仪规范以及对知识、智慧的尊重与传承的深刻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