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é yáng liǔ
折杨柳
hé hàn fēi yīng dào tīng zhōu hū zài sī |
河汉非应到 汀洲忽在斯 |
réng féng dì lè xià rú zhú hǎi chá kuī |
仍逢帝乐下 如逐海槎窥 |
chūn shǎng shí jiāng huàn huáng ēn suì bù yí |
春赏时将换 皇恩岁不移 |
jīn zhāo yóu yàn suǒ mò bǐ tiān quán chí |
今朝游宴所 莫比天泉池 |
《折杨柳》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折杨柳》这首诗,虽然标题是《折杨柳》,但其实这首诗并不直接描写折杨柳的活动,而是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宫廷游宴的场景,传达了一种深远的思想情感。下面逐段解释诗中的意思:
### 河汉非应到, 汀洲忽在斯,
首句"河汉非应到, 汀洲忽在斯",采用了象征手法。河汉,即银河,象征着远古、宇宙的辽阔和不可触及的神秘。这里说“非应到”,意味着这些天外之物不应出现在世间。而“汀洲忽在斯”,则象征着在现实世界中,突然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与宇宙相连的奇妙景象。这种景象,可能暗喻着作者在宫廷游宴中,感受到的一种超然的、宇宙性的和谐与共鸣。
### 仍逢帝乐下, 如逐海槎窥,
“仍逢帝乐下,如逐海槎窥”延续了上一句的意境。帝乐,可以理解为帝王的音乐、天上的乐章,象征着权威、超凡脱俗。海槎,即海上用以探索未知的筏子,此处用来隐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旅程。整体意思是在这样的游宴中,作者仿佛能听到帝王的音乐,同时也仿佛在追寻着海槎,探索未知的领域,象征着精神层面的探索与追求。
### 春赏时将换, 皇恩岁不移,
这两句“春赏时将换, 皇恩岁不移”,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皇恩。春赏,指的是春天的美景,象征着短暂而美好的时光。时将换,意味着春天终将过去,寓意着时间的流逝。皇恩,指的是帝王的恩泽,象征着永恒的、超越时间的慈爱与慷慨。岁不移,表示皇恩如同时间的长河一样,永远不会改变。整句话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与皇恩恒久的感慨。
### 今朝游宴所, 莫比天泉池,
最后一句“今朝游宴所, 莫比天泉池”,将当下的游宴场所与传说中的天泉池相比较。天泉池,作为神话中圣洁、充满灵性的水池,常被用来象征人间仙境。通过将当前的游宴与之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次宴饮之独特、神圣与愉悦的感受,可能还蕴含了对理想、永恒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折杨柳》实际上是一首寓言式的宫廷游宴诗,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传达了作者对于时间、宇宙、权威与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折杨柳》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折杨柳》一诗,从标题“折杨柳”中就可以感受到一种对春日美景和时节更替的敏感与感慨。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象、神话传说、以及对皇恩的歌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首句“河汉非应到,汀洲忽在斯”以河汉(天河)不应出现在此地,却突然显现于汀洲,来象征时间的流转和自然景象的变化。接着“仍逢帝乐下,如逐海槎窥”描述了仿佛是帝君的乐声降临,而诗人则像是追随海上木筏(海槎)探寻未知一样,对这现象感到既惊异又好奇。
“春赏时将换,皇恩岁不移”则点明了季节的变换和皇朝的恩泽不随岁月更迭而改变的主题。这两句既表达了对自然季节更替的尊重,又对皇恩的长久持有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最后,“今朝游宴所,莫比天泉池”则将整首诗的主题聚焦到了今天的游赏之地,强调这里与天泉池(可能指极乐之地或皇室御苑)的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环境的喜爱以及对理想世界(或比喻为理想的政治、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来看,张九龄的《折杨柳》通过描绘春日美景、自然现象以及对皇恩的歌颂,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自然变化和理想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向往,展现了诗人在唐诗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