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cuī huáng mén yù zhí yè tīng chán zhī zuò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
chà nǚ jīn róng sè wèi huā bù ràng chūn |
姹女矜容色 为花不让春 |
jì zhēng fāng yì zǎo shuí dài wù huá zhēn |
既争芳意早 谁待物华真 |
yè zuò cēn cī fā zhī cóng diǎn zhuì xīn |
叶作参差发 枝从点缀新 |
zì rán wú xiàn tài zhǎng zài yàn yáng chén |
自然无限态 长在艳阳晨 |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张九龄对崔黄门夜听蝉之声所作的和诗,通过描绘蝉的特征和意象,表达了对蝉与自然美的赞美与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姹女矜容色, 为花不让春, - 这句诗用“姹女”比喻蝉,比喻蝉以其华美的颜色与花朵媲美,春天的美景,展现出了蝉的独特魅力与风采。
2. 既争芳意早, 谁待物华真, - 蝉与早春的花朵争艳,这不仅描述了蝉在春天的活跃,也暗含着对自然界的赞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3. 叶作参差发, 枝从点缀新, - 这两句描绘了蝉栖息的环境,绿叶与新枝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强调了蝉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4. 自然无限态, 长在艳阳晨, - 这句话赞美了蝉在自然界的无穷魅力,尤其是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蝉的鸣叫显得格外悦耳动听,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蝉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赞美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和向往。同时,通过蝉这一意象,也隐喻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美好状态的向往与珍惜。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古诗词赏析: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寓直夜听蝉的场景,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蝉的深情以及对自然、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珍视。
首句“姹女矜容色,为花不让春”,用“姹女”比喻蝉,以“矜容色”描绘蝉的美丽,同时也隐喻了蝉作为春天的使者,其美丽的姿态不让花儿争春。接着“既争芳意早,谁待物华真”,既赞赏蝉早春的生机与活力,又探讨了自然万物如何在时间的流转中保持其真实与美好。
“叶作参差发,枝从点缀新”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蝉生长的树木在春日里的生长景象,叶子的参差不齐、枝干的新绿,无不展现着生命的蓬勃与变化。
“自然无限态,长在艳阳晨”最后两句,则以自然界的无限可能和生命的永恒为主题,通过“艳阳晨”这一意象,表达出对生命美好与永恒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张九龄的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蝉与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更通过蝉这一自然界的符号,探讨了生命、时间、美好与追求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