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 huáng mén lú shì yù yǒng zhú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xiān jìn shēng hóng yào wēi fāng bù zì chí |
仙禁生红药 微芳不自持 |
xìng yīn qīng qiè dì hái yù yàn yáng shí |
幸因清切地 还遇艳阳时 |
míng jiàn tóng jūn lù xiāng wén zhèng guó shī |
名见桐君箓 香闻郑国诗 |
gū gēn ruò kě yòng fēi zhí ài huá zī |
孤根若可用 非直爱华滋 |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是一首以竹为主题,抒发对于坚韧、高洁人格赞美和追求的诗。这首诗通过竹的形象,象征了高尚、不屈的精神品质。下面逐段解释其意思:
1. **仙禁生红药, 微芳不自持** - 这两句描绘了皇宫中生长着鲜艳的红药,虽然有着淡淡的香气,但却不自恃其芳。在这里,红药象征着那些拥有天赋异禀的人,但不自夸其才,保持谦逊。
2. **幸因清切地, 还遇艳阳时** - “清切地”指的是适宜的环境,“艳阳时”则指美好的时机。这两句说,红药因为遇到了合适的环境和时机而得以绽放,比喻那些有才能的人在适当的环境下得以施展。
3. **名见桐君箓, 香闻郑国诗** - “桐君箓”是中国古代的本草书籍,借以说明红药的名声和价值。郑国诗则是借用了古代诗人对植物的赞美,这里也是比喻红药的名声和价值得到了诗歌的认可。这两句强调红药的名声和价值不仅得到了书籍和诗歌的认可。
4. **孤根若可用, 非直爱华滋** - “孤根”指的是红药的根,这里使用象征的手法,表示即使红药有着孤独的根,但如果能为他人带来价值,它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美丽而生长。这表达了作者对竹,以及像竹一样坚韧、无私的精神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竹的象征,表达了对于坚韧不拔、高洁纯洁精神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借以强调了在适当的时机和环境中,才华与美德得以展现的重要性。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古诗词赏析:
《和黄门卢侍御咏竹》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竹子坚韧、高洁品质的赞赏,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中的竹子象征着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或理想状态,展现出了一种清高、淡泊名利、坚韧不拔的品质。
### 诗文赏析:
1. **起句描绘**:“仙禁生红药, 微芳不自持。”这里以“仙禁”暗指皇家园林或宫殿,红药象征着华丽与繁荣,与竹子的微小芳香形成对比,暗示竹子虽不显眼,却自有一种内在的高洁之气,不被世俗所动。
2. **清切地与艳阳时**:“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这里的“清切地”指的是竹子生长的环境,即高洁、清幽之地;“艳阳时”则象征着美好的时光、旺盛的生命力。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竹子虽处于清幽之地,却在春光明媚之时展现出其生命力,寓意着即使在平凡或不被注意的环境中,也能展现出不凡的风采和生命力。
3. **桐君箓与郑国诗**:“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桐君箓”是中国古代记载药物的书籍,这里比喻竹子不仅有自然生长的特性,还有被文人墨客所赞颂的名声,其香气在诗歌中流传。这一句强化了竹子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植物,更是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4. **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孤根”指竹子的根部,这里比喻人或物的根基、本质。通过“若可用”与“非直爱华滋”(不仅爱其生长繁茂),强调了内在品质与外在形式的重要性。竹子不仅因为其美丽的外貌被人们喜爱,更因其坚韧、高洁的内在品质而受到推崇。
### 总结:
张九龄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竹子的外在之美,更深入地表达了竹子所象征的内在精神——坚韧不拔、高洁自守、不随波逐流。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高洁人格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