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ài hóng zhōu dá qí wú xué shì
在洪州答綦毋学士
jūn yǒu bǎi liàn rèn kān duàn qī zhòng xī |
君有百炼刃 堪断七重犀 |
shuí kāi tài ē xiá chí gē wǔ chéng jī |
谁开太阿匣 持割武城鸡 |
jìng yǔ shàng shū pèi yáo yīng tiān zi tí |
竟与尚书佩 遥应天子提 |
hé shí yù cāo zǎi dāng shǐ yù rú ní |
何时遇操宰 当使玉如泥 |
《在洪州答綦毋学士》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这首诗《在洪州答綦毋学士》的每一句都富有寓意,展现了一个士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以及对施展抱负、服务国家的热切期望。我们一起来逐段解释每句的含义:
1. **君有百炼刃,堪断七重犀,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 **君有百炼刃**:这句在自夸自己的才华,比喻自己如同经过百次磨砺的宝剑,锋利无比。
- **堪断七重犀**:形容自己能力强大,可以应对复杂而困难的任务,如同能斩断七层犀牛铠甲,展现出超凡的能力。
- **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这里使用了典故,将自己比喻为待发的宝剑(太阿剑),只待时机成熟,就像将待之出鞘,准备割杀小鸡,象征准备施展才华。
2. **竟与尚书佩,遥应天子提,何时遇操宰,当使玉如泥**:
- **竟与尚书佩**:与“尚书”相配,意为希望能够得到朝廷高级官员的认可和重用。
- **遥应天子提**:虽然现在还没有直接受到天子的亲自提拔,但远在天子的位置能听见自己的声音,暗示自己对国家有深刻的影响。
- **何时遇操宰,当使玉如泥**:遇操宰,这里的操宰是宰相的别称,意为遇到国家的掌权者。表达期待得到重用,一旦得到机会,就将像使玉石变成泥沙一样,彻底改变国家的现状,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雄心壮志。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典故,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也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沉情怀和对为国家效力的渴望。诗中的语言既富含文采,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
《在洪州答綦毋学士》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在洪州答綦毋学士》是唐朝著名诗人张九龄所作,以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綦毋学士才能和抱负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的反思。以下是详细的赏析:
1. **首句“君有百炼刃,堪断七重犀”**:这里张九龄用“百炼刃”形容綦毋学士的才华,暗示其像经过多次锻打的宝剑一样锋利,能够轻易切割坚硬的象牙(“七重犀”),比喻綦毋学士不仅才智过人,而且有改变现状、突破困难的魄力。
2. **“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借用“太阿”这一历史上的名剑和“武城鸡”的故事,进一步凸显綦毋学士的才能。太阿剑在未出鞘时是无用的,只有开匣出鞘才能发挥其威力。武城鸡的故事则进一步强调綦毋学士的策略和智慧,能巧妙地处理难题。
3. **“竟与尚书佩,遥应天子提”**:这一句直接将綦毋学士的才能与高位联系起来,暗示他将得到高层的认可和重用。佩带尚书官印和被天子提携,意味着他将在朝廷中扮演重要角色。
4. **“何时遇操宰,当使玉如泥”**: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綦毋学士能够施展其才能、改变局面的期待。操宰(宰相)在这里代表了权力,暗示綦毋学士有机会在政治舞台上发挥巨大影响,甚至让原本坚硬如玉的东西变得柔软如泥,比喻改变现状的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綦毋学士才能的歌颂,表达了对理想政治家的期待和对当前社会政治状况的隐晦批评。张九龄通过寓言般的叙述,既赞美了綦毋学士的才华,也表达了对实现社会公正和理想政治秩序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