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yáo píng shì rù shǔ gè fù yī wù dé bo sì
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
jiā zài xiāng yuán zhù jūn jīn hǎi jiào xíng |
家在湘源住 君今海峤行 |
jīng guò zhèng zhōng dào xiāng sòng bèi wèi qíng |
经过正中道 相送倍为情 |
xīn zhú shū yóu qù xíng suí shì wǎng yīng |
心逐书邮去 形随世网婴 |
yīn shēng xiè yuǎn bié yuán yì bù yuán míng |
因声谢远别 缘义不缘名 |
《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张九龄所作,以“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为标题,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与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
- 这四句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友人来自湘源,如今即将前往海峤之地,正好途经两人相聚的中点,因此诗人特意前来相送。通过这样的场景设定,突出了友情的深厚和对离别的感伤。
2. **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
- 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别离的复杂情感。诗人的思绪随着友人的书信远去,仿佛追随其行踪,而自己的身形却仍被世俗的束缚所牵绊,难以随友同行。这里用“书邮”暗指友人的离别,而“世网”象征着社会的束缚和现实的无奈。
3. **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真挚情感。诗人虽然身处俗世,但内心的谢别之声却是出于对友情的真义,而非名字之上的表面关系。这反映出诗人珍视友情的内在价值,而非外在的名声或地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友人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诗中既体现了对离别现实的无奈,也强调了友情中真义的重要性,传递出深厚的情感和对人际关系真挚价值的思考。
《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一诗,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沉情感,以及对世事的洞察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题解析
诗题“送姚评事入蜀各赋一物得卜肆”简洁明了,点明了送别对象、目的地点(蜀地)、以及诗中提到的“卜肆”,即占卜之场所,暗示了诗中可能存在对未来行程的担忧与祈愿。整体透露出送别时的深情与祝福。
### 诗文解析
1. **情感流露**:“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开篇点明了姚评事(被送者)从家乡湘源前往遥远的蜀地(海峤为蜀地的代称),两地相隔,暗示了旅程的遥远与艰辛,以及对友人未来旅程的担忧。
2. **行动与情感**:“经过正中道,相送倍为情”中的“正中道”可能是指必经之路,而“相送倍为情”则表达了在必经之路上的送别不仅是一次行动,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双向的,不仅仅是送别者对离人的牵挂,也包含了被送者对于即将开始旅程的复杂心情。
3. **内心世界**:“心逐书邮去,形随世网婴”描述了送别者与被送者的心灵与现实之间的对比。书邮象征着信息的传递,代表心灵的远行;而“形随世网婴”则描绘了现实世界的束缚与限制,人的身体(形)往往被社会规则、责任所牵绊,难以自由飞翔。这里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心灵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4. **祝福与感慨**:“因声谢远别,缘义不缘名”结语中,诗人通过声音表达了对姚评事远行的谢意与祝福,同时强调了友情的真谛不在于名字的荣耀,而在于共同的道义与情感。这是对友情的崇高颂扬,也是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洞察。
### 总结
张九龄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旅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由与现实、心灵与束缚之间矛盾的反思。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未来的祝福与期许,是张九龄诗歌中展现情感深度与哲思水平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