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n jì yīn liáng míng fǔ gè tàn yī wù dé hé yè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
nán tǔ qiū suī bàn dōng hú cǎo wèi huáng |
南土秋虽半 东湖草未黄 |
liáo chéng fēng rì hǎo lái fàn jì hé xiāng |
聊乘风日好 来泛芰荷香 |
lán zhào wú láo sù líng gē bù yàn zhǎng |
兰棹无劳速 菱歌不厌长 |
hū huái jīng luò qù nán yǔ gòng qīng guāng |
忽怀京洛去 难与共清光 |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古诗词释义: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主题是赠别,同时也是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感怀。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南土秋虽半,东湖草未黄**:意思是南方的秋天虽然已经过去一半,东湖的草还没有变成金黄色。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一个特定场景,时间是半秋,地点是东湖,环境静谧。
2. **聊乘风日好,来泛芰荷香**:作者在这样的美好天气下,趁着微风,来欣赏湖面的荷花飘香。"聊"字表达了一种闲适和随性的态度,"泛"则表明他沉浸于赏荷的乐趣中,享受着荷花带来的香气。
3. **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这里的"兰棹"指的是船桨,"菱歌"则是在船行时,人们唱起的歌曲。"无劳速"和"不厌长"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可以在船上悠然自得,不要急于归程,也不觉得歌声过于冗长,希望这样的欢乐时光能延长。
4. **忽怀京洛去,难与共清光**: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前往京城洛阳的不舍。"忽怀"说明这种感觉是突然的,"京洛"是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的代称,"清光"这里指的可能是清澈的月光或其他形式的清静美好,暗示诗人希望这段美好的时光能一直持续,与友人共享,但现实是友人即将离去,不能共赏这份清光。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哀愁,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通过描绘秋季的自然风光和活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惜和留恋。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古诗词赏析: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通过对秋日东湖景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对朋友梁明府的深情厚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首两句“南土秋虽半,东湖草未黄”**,以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南方秋季的景象。南方的秋天还未完全到来,草色还未完全变黄,这种描述为后面的活动提供了清新、生机勃勃的背景。通过“虽半”和“未黄”这样的词,张九龄巧妙地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也为后面的聚会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期待的氛围。
2. **“聊乘风日好,来泛芰荷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及朋友梁明府共同赏景、乘风游览的愿望。这里的“聊”字,带有轻松随意之意,表明他们是为了享受生活、享受自然美景而聚在一起。而“芰荷香”则直接点明了东湖独特的景致,通过嗅觉的细节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那清新的荷香。
3. **“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这两句通过描述轻舟游动的节奏和菱歌(一种水上民歌)的悠长,表达了对生活节奏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这里,诗人强调了不急于归去,希望时间能够延长,让这种美好的体验和气氛能够持续更久,体现了对当下享受的珍视。
4. **“忽怀京洛去,难与共清光”**,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感慨,以及对与友人共同分享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里的“京洛”代指繁华的城市,与前面的自然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生活的疏离感,以及对当前简朴、自然生活方式的珍惜和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友情与生活之美的画卷。张九龄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秋天湖边聚会的温馨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友情珍贵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