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 hái xiāng shuǐ
使还湘水
xiāng àn duō shēn lín qīng míng zhòu jié yīn |
湘岸多深林 青冥昼结阴 |
dú wú xiè kè shǎng kuàng fù jiǎ shēng xīn |
独无谢客赏 况复贾生心 |
cǎo sè suī yún fā tiān guāng huò wèi lín |
草色虽云发 天光或未临 |
jiāng tán fēi suǒ yù wèi ěr bái tóu yín |
江潭非所遇 为尔白头吟 |
《使还湘水》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使还湘水》是唐代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对湘水边的景色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各句的逐段解释:
1. **湘岸多深林,青冥昼结阴**:湘水沿岸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白天天空的深邃仿佛被浓密的树荫所覆盖,呈现出一片昏暗的景象。
2. **独无谢客赏,况复贾生心**:这里的“谢客”和“贾生”分别指代谢灵运和贾谊,都是古代文人学士,以他们的行迹和才华来比喻文人的境遇。意思是说,这样的景象似乎没有哪位文人欣赏过,更没有像贾谊那样才华横溢的文人在此地产生感慨。
3. **草色虽云发,天光或未临**:虽然草色已经渐渐显现生机,似乎开始恢复了活力,但天光并未完全照射下来,意味着这个复苏的过程是缓慢而不完整的。
4. **江潭非所遇,为尔白头吟**:诗人在湘水边遇到了这种景象,联想到这并非适合文人抒发情感的地方,于是发出感慨,似乎是以这种哀愁的姿态“白头吟”,即以白头的愁容抒发内心的悲愤。
总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水边荒凉而深邃的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才华不遇的感叹。诗人借助自然界的景象,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才华与社会环境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使还湘水》古诗词赏析:
《使还湘水》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首诗通过对湘水沿岸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意境,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以下是对此诗的赏析:
1. **自然景象的描绘**:诗的前四句以湘水岸旁的深林为背景,描绘出一片阴郁而神秘的景象,“青冥昼结阴”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出一种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通过“独无谢客赏”一句,暗含诗人孤独的感慨,即使如此壮丽的景致,也无人欣赏,更没有文人雅士如谢灵运般的赞美。
2. **历史人物的映照**:“况复贾生心”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古代人物贾谊的联系。贾谊是中国汉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情感与张九龄此时的心境相呼应,暗示诗人虽处仕途,内心却怀有与贾谊相似的感慨和忧虑。
3. **情感的深化**:接着,诗人转而描述自然界的色彩与光线的变化,“草色虽云发,天光或未临”,展现了自然界中草木生长与天气变化的对比,既表现了生命的活力,也暗含了时间流转、世事无常的感慨。这种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对命运与世事的深思,透露出一丝无奈与感伤。
4. **情感的升华**:“江潭非所遇,为尔白头吟”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世事不公的感慨。在这句中,“江潭”作为诗歌的意象,既是指实际的地理环境,也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象征。通过“白头吟”这一典故,暗示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心怀不满,对人生与政治的无奈与愤慨,最终以一首“白头吟”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哀叹。
综上所述,《使还湘水》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寓含深刻人文情感与历史哲思的作品。通过张九龄对湘水两岸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我命运、历史人物、自然规律以及社会现实的复杂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