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 zhì guǎng zhōu
使至广州
xíng zhōu bàng yuè cén yǎo tiǎo yuè xī shēn |
行舟傍越岑 窈窕越溪深 |
shuǐ àn xiān qiū lěng shān qíng dāng zhòu yīn |
水暗先秋冷 山晴当昼阴 |
zhòng lín jiān wǔ sè duì bì sǒng qiān xún |
重林间五色 对壁耸千寻 |
xī cǐ shēng xiá yuǎn shuí zhī zào huà xīn |
惜此生遐远 谁知造化心 |
《使至广州》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使至广州》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对其感受的细腻表达。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行舟傍越岑, 窈窕越溪深,**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乘坐的船沿着弯曲蜿蜒的越溪航行,溪流深邃幽静,环境优美。"行舟"是行进中的小船,“越岑”指的是越地的山岭,“窈窕”形容溪流的曲折与美丽,“深”则强调了溪流的深度。
**水暗先秋冷, 山晴当昼阴,**
这里描绘的是水面上的暗淡,似乎提前感受到了秋天的寒冷,而山峰在白天却显得格外晴朗。"暗"、“冷”指水面的阴冷之感,“晴”和“阴”形成了对比,山峰在白天时显得明亮,但同时也暗示着夜色将至。
**重林间五色, 对壁耸千寻,**
“重林间五色”指的是茂密的树林中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可能是由于光线的不同角度或季节的变化。而“对壁耸千寻”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入云,千寻是对高度的夸张表达,用来强调山峰之高。
**惜此生遐远, 谁知造化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丽景色的赞叹与留恋,同时也引发了一丝深沉的感慨。"生遐远"表明对这远方景致的珍惜,“谁知造化心”则是诗人对自然界背后的创造力量的深思,意指谁能够真正理解自然界的美好与复杂性呢?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广州地区美丽自然景观的赞叹,也表达了对自然界复杂与美好的深刻思考。
《使至广州》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使至广州》是唐代诗作中的佳品,这首诗通过诗人出使广州的行进过程,展现了沿途壮丽的自然风光,并融入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思。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 1. 题材与主题
该诗以诗人的出使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从北方出发前往广州的旅途所见,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深沉,同时也融入了对自然与宇宙哲理的思考。诗中的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表达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 2. 意境与手法
- **景物描写**:诗中对沿途景色的描绘细腻入微,如“水暗先秋冷,山晴当昼阴”,既描绘了水色的深冷、山色的晴明,也通过“先秋冷”与“当昼阴”巧妙地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动态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与心灵上的触动。
- **情感表达**:通过“重林间五色,对壁耸千寻”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描绘了色彩斑斓的森林和高耸入云的山壁,也融入了对自然之美和生命力的赞美。同时,诗中通过“惜此生遐远,谁知造化心”表达了对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深思,流露出对生命和宇宙间力量的敬畏之情。
- **象征与隐喻**:全诗中隐含着诗人对出使使命的自我反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着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理解,以及对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联系的深刻洞察。
### 3. 语言与结构
张九龄在语言运用上简洁而富有深意,每一句都精炼而富含表现力。结构上,诗作按照出使的行进路线展开,从行舟傍越岑开始,逐步描绘沿途的自然景观,最终达到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这样的结构不仅流畅自然,也很好地呼应了诗题“使至广州”的主题。
### 总结
张九龄的《使至广州》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哲理、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深思之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深沉的情感表达和富有哲理的思考,这首诗展现了一种超越表面景物的内在美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