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ǔ wáng liù lǚ zhèn guǎng zhōu jīn tíng xiǎo wàng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jiāng lín duō xiù fā yún rì fù xiāng xiān |
江林多秀发 云日复相鲜 |
zhēng lù nà féng cǐ chūn xīn yì miǎo rán |
征路那逢此 春心益渺然 |
xīng lái zhǐ zì dé jiā qì mò néng chuán |
兴来只自得 佳气莫能传 |
bó mù jīn tíng xià yú huā mǎn kè chuán |
薄暮津亭下 馀花满客船 |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有“贞元之秀”之称。其作品多为表现自然之美,以及对官场的洞察与反省。下面是对《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 首句:“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江林多秀发”意为江边的树林繁茂,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云日复相鲜”描绘了云彩与日光交相辉映的美景,色彩鲜艳,给人以明快之感。整句通过“秀发”和“相鲜”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江边的自然景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中间两句:“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征路那逢此”表达了诗人惊讶于在长途跋涉的旅途中竟然遇到如此美景。“春心益渺然”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因为眼前的美景而感到的愉悦和宁静。这里的“春心”不仅指春天的心境,也隐含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愉悦之情。
### 后四句:“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兴来只自得”指出了诗人欣赏美景时的内心满足和自在,这种愉悦是无法言说和传达给别人的。“佳气莫能传”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是无法完全通过言语表达的,只能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描绘了日落时分,诗人仍在津亭旁,客船上满载着随风飘落的花瓣,营造出一种诗意而浪漫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广州江边清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诗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蕴含着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是一首描绘了广州晨景的诗,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对朋友情谊的珍视。全诗以景入情,抒发了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的同时,对与友人相聚之乐的感慨。
### 题目解读与背景
诗题“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表明这首诗是作者张九龄在早晨时分,与友人王履震一同站在广州的一个渡口亭中,眺望江面和林间的景色所作。广州在唐代是繁华的商埠和文化交流的中心,这个背景为诗中描绘的景色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
### 诗句赏析
**首联“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开篇即以“江林”点明地点,用“秀发”形容江边树木繁茂,充满生机,而“云日相鲜”则描绘出云与日光交相辉映的景象,透露出清晨的清新和明媚。这两句既描绘了自然美景,也寓含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惊喜之情。
**颔联“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转折至“征路”,点明了这番美景出现在旅途中的偶然性,令人“春心”更加悠远,透露出诗人内心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里的“春心”不仅指季节的春意,也暗含了一种对生活美好、对友情真挚的期待和向往。
**颈联“兴来只自得,佳气莫能传”**,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独享美景之乐的心态。“兴来只自得”意味着诗人享受美景的快乐是个人私有的,是无法完全传达给外人的。这句诗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也有种“美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学意味。
**尾联“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以“薄暮”呼应开头的“晓望”,在时间的流转中结束全诗。诗人以“馀花满客船”收尾,形象地描绘了日暮时分,随着太阳的西落,花落满船的情景。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写,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与友人相聚时光的留恋。
###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广州晨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张九龄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富有韵律感。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的意境,让人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美的享受,又能引发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