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àng yuè huái yuǎn
望月怀远
rì mù huāng tíng shàng yōu yōu lǚ sī duō |
日暮荒亭上 悠悠旅思多 |
gù xiāng lín guì shuǐ jīn yè miǎo xīng hé |
故乡临桂水 今夜渺星河 |
àn cǎo shuāng huá fà kōng tíng yàn yǐng guò |
暗草霜华发 空亭雁影过 |
xīng lái shuí yǔ wù láo zhě zì wèi gē |
兴来谁与晤 劳者自为歌 |
《望月怀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各句的逐段解释:
1.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 - 诗句描绘的是日暮时分,诗人独自站在荒凉的亭子上,心中泛起了无尽的旅人思绪。这里的“荒亭”既象征了旅途的孤独与荒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寥。
2. **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 - “故乡临桂水”暗示了诗人故乡的美景,桂水可能象征着故乡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今夜渺星河”则是说在远离故乡的今夜,诗人望着夜空中的繁星,感到与故乡遥远,有一种时空的分离感。
3.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 - “暗草霜华发”描绘了夜晚草地上霜花的景象,给人以寒冷与清寂的感觉,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孤独。“空亭雁影过”则是说在空荡荡的亭子旁,雁群的影子掠过,雁在古代文化中常常与迁徙、离别、思乡等情感联系在一起,这里亦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亲人和故乡的思念。
4. **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 - “兴来谁与晤”表达的是诗人有感而发,却无人可分享这份喜悦或愁绪,凸显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劳者自为歌”则表明诗人通过自唱以排解心中的愁苦,象征了自我安慰与解脱的过程。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自我情感的流露和自我安慰。
《望月怀远》古诗词赏析:
《望月怀远》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展现了诗人孤独、深沉而又温婉的情感世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 1. 背景与意象的营造
诗的开篇“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描绘了一个夕阳西下,荒凉的亭台之上,诗人独自一人,思绪万千的场景。日暮的荒亭,不仅勾勒出一种时间的流逝感,也暗示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和漂泊无依的境遇。荒亭与日暮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孤独氛围,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 2. 故乡与星河的对比
“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一句,将故乡与眼前的景象进行了对比。故乡的桂水与今夜的星河,一近一远,一熟悉一陌生,强烈的对比引发了诗人的乡愁。桂水是故乡的象征,而星河则是远方的代名词,这种对比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3. 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暗草霜华发,空亭雁影过”描绘了一幅寒夜之中的自然景象。暗草与霜华,为空寂的夜晚增添了一抹冷清和凄凉。而雁影过空亭,则是动态的描绘,雁群在月光下飞过,空亭更加显出其空旷与孤独。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的期待。
### 4. 思想情感的抒发
“兴来谁与晤,劳者自为歌”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美景或触发情感时,却无人分享的孤独感。这不仅仅是诗人个人的感慨,也反映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在美好的时刻,渴望有人共享,而现实却是孤独与沉默。这种自我安慰和自我歌咏,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乐观和自省的态度。
### 总结
《望月怀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在旅途中面对孤独时的自我对话。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