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guò wáng jùn mù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
bǎo yán yán hòu mìng gōng zhàng xù qún gōng |
宝筵延厚命 供帐序群公 |
xíng shèng yí chūn jiē wēi yí jiàn lǐ tóng |
形胜宜春接 威仪建礼同 |
xī yáng rén shì lù jiě yùn wù cóng fēng |
晞阳人似露 解愠物从风 |
cháo qìng qiān líng shǐ nián huá èr yuè zhōng |
朝庆千龄始 年华二月中 |
huī guāng biàn cǎo mù hé qì fā sī tóng |
辉光遍草木 和气发丝桐 |
suì suì wú wéi huà níng zhī lè jiǔ gōng |
岁岁无为化 宁知乐九功 |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奉和圣制过王浚墓》是一首描述帝王经过王浚墓地时的情景和气氛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宝筵延厚命,供帐序群公** -"宝筵"指的是装饰华丽的宴席,"厚命"在这里比喻帝王恩泽。诗句表达的是帝王用丰盛的宴席招待宾客,展现了帝王的宽厚与恩泽。
2. **形胜宜春接,威仪建礼同** -"形胜"指的是墓地的美景,"春接"表示春天的美景与墓地相接,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威仪"和"建礼"则描绘了帝王出巡时的庄严与礼仪。
3. **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 -"晞阳"指的是太阳,"露"和"愠"分别比喻阴暗和烦恼。诗句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帝王的恩泽如同阳光驱散阴暗,使人感到舒适,万物在风的吹拂下生机勃勃。
4. **朝庆千龄始,年华二月中** -"朝庆"意为朝臣的庆祝,"千龄"象征长久的岁月,"二月"则指农历二月,春季的开始。诗句说明帝王的庆祝活动是在新年的开始,寓意着新生命的开始和繁荣的开端。
5. **辉光遍草木,和气发丝桐** -"辉光"形容光线或光芒的闪烁,"草木"和"丝桐"都是自然界的元素。诗句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生长和音乐的传递,象征帝王的恩泽惠及万物,带来和平与和谐。
6. **岁岁无为化,宁知乐九功** -"无为化"出自道家思想,指的是自然、无为而治,使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乐九功"比喻帝王通过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有九种功绩。诗句表达了对帝王在治理国家时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颂扬,以及对帝王仁政带来的和谐社会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帝王经过王浚墓地时的庄严、祥和与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帝王仁政的赞美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奉和圣制过王浚墓》是一首表达对先贤缅怀和对国家盛世景象赞美的诗。这首诗展现了浓厚的历史感和皇家气派,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赞美。
首句“宝筵延厚命”,开篇即点明了庆典的豪华与庄严,预示了整个诗篇宏大的背景。接下来的“供帐序群公”则描绘了庆祝活动中官僚贵族排列有序的场面,体现了朝廷的威严和秩序。
“形胜宜春接,威仪建礼同”两句,以景衬情,既展现了自然美景与庆典的融合,也暗示了仪式的庄重和规则的统一,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庄重的氛围。
“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阳光照耀下人们和谐共处,风调雨顺、万物生长的景象。这种比喻生动地展示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关系,寓意着国家治理的成果惠及众生。
“朝庆千龄始,年华二月中”强调了庆典的特殊意义和时间的重要性,千年的庆祝从此时开始,二月春色正浓,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辉光遍草木,和气发丝桐”进一步描绘了庆典的氛围影响之下,不仅自然界的草木都沐浴在和谐的光辉之中,连象征音乐与艺术的丝桐也都焕发着和气,表达出文化与艺术在和谐社会中的繁荣与生机。
最后,“岁岁无为化,宁知乐九功”总结全诗,强调了和谐社会所带来的长远效果和深厚影响。通过“无为”(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国家不仅实现了长治久安,还促进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发展,这无疑是国家最大的成就和功德。
整首诗不仅赞颂了历史上的王浚及其丰功伟绩,更表达了对盛世和谐景象的向往和赞美,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