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qí wú xué shì yuè yè wén yàn
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
jí wàng cén yáng pǔ jiāng tiān miǎo bù fēn |
极望涔阳浦 江天渺不分 |
piān zhōu cóng cǐ qù ōu niǎo zì wèi qún |
扁舟从此去 鸥鸟自为群 |
tā rì huái zhēn shǎng zhōng nián fù sú fēn |
他日怀真赏 中年负俗纷 |
shì lái guǒ wēi shàng shū ěr huì sī wén |
适来果微尚 倏尔会斯文 |
fù xiǎng jīn guī jí hé rú mèng zhǔ yún |
复想金闺籍 何如梦渚云 |
wǒ xíng duō shèng jì hào sī dú fēn yūn |
我行多胜寄 浩思独氛氲 |
《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由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所作,诗歌以月夜听到雁声为背景,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我们逐段解释诗的意思:
### 极望涔阳浦,江天渺不分,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
在遥望涔阳的江边,看到的天与地之间一片渺茫,看不见边界。诗人想象着自己乘着小船出发,随着微风吹动,鸥鸟自在地组成一个群落飞翔。这里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
### 他日怀真赏,中年负俗纷,适来果微尚,倏尔会斯文。
“他日怀真赏”指的是过去的日子里,诗人渴望追求纯粹的美好与欣赏。然而,“中年负俗纷”描述的是在中年时,社会的种种繁杂、世俗的压力与束缚让他的内心变得复杂。这一部分展示了诗人从追求理想到面对现实的内心挣扎。
### 适来果微尚,倏尔会斯文。
“适来果微尚”表明诗人最终还是回到了内心真正追求的简单与宁静中。在这里,“斯文”代表了文学、文化等知识与精神层面的交流。诗人通过与友人綦毋学士共赏月夜之景,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与文化的交流。
### 复想金闺籍,何如梦渚云,我行多胜寄,浩思独氛氲。
“复想金闺籍”意味着诗人又想到了古代文人学士的书籍与事迹,思考起他们在文学、学问上的贡献。与之相比,“何如梦渚云”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在现实中无法像古人那样享有宁静与自由的感慨。最后,“我行多胜寄,浩思独氛氲”则强调了诗人虽然面对诸多挑战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但他内心依然充满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即便在孤独中也能有深沉的思考和广阔的想象。
整首诗通过月夜闻雁这一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社会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是一首五言排律,通过对月夜雁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反思。全诗共14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描绘了月夜之景和雁声,后半部分则通过作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前半部分:描绘景象与雁声
首句“极望涔阳浦,江天渺不分”,开篇即以宽广的视野展现了涔阳浦的壮丽景色,江天相连,渺无边际,营造出一种开阔、宁静的氛围。接下来,“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描述了一只小船在江面上行驶,与自由自在的鸥鸟共舞的场景,隐喻了诗人追求自由与理想的心境。
### 后半部分:内心独白与反思
“他日怀真赏,中年负俗纷”,表明诗人内心一直怀有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纯真情感的追求,但在中年时却深陷世俗的纷扰之中,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适来果微尚,倏尔会斯文”,指出了诗人虽身处世俗,但偶尔还能寻得心灵的宁静与诗意的共鸣,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调适。
“复想金闺籍,何如梦渚云”,在这里,诗人将“金闺籍”与“梦渚云”进行对比,前者代表着世俗的功名利禄,后者则象征着自然界的宁静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与世俗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后者更深层次的向往。
“我行多胜寄,浩思独氛氲”,结尾句点明了诗人的行迹虽多,却都难以寄托他的内心浩荡思绪,凸显了他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孤独与深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月夜雁声这一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入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个人追求与世俗纷扰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