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chéng lóu wàng xī shān zuò
登城楼望西山作
pī xuān sì liú lǎn yún hè jiàn shēn zhòng |
披轩肆流览 云壑见深重 |
kōng shuǐ qiū mí jìng lín yān wǎn gèng nóng |
空水秋弥净 林烟晚更浓 |
zuò yú fēn dòng fǔ yán jì liè qún fēng |
坐隅分洞府 檐际列群峰 |
yǎo tiǎo shēng yōu yì cēn cī duō yì róng |
窈窕生幽意 参差多异容 |
hái cán dà yǐn jì kōng xiǎng liè xiān zōng |
还惭大隐迹 空想列仙踪 |
lài cǐ shēng pān chù xiāo tiáo dé suǒ cóng |
赖此升攀处 萧条得所从 |
《登城楼望西山作》古诗词释义:
《登城楼望西山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歌,描绘了他登楼远眺西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诗句意思的逐段解释:
1. **披轩肆流览,云壑见深重,空水秋弥净,林烟晚更浓**:
- 作者站在城楼上,敞开轩窗,随意地欣赏着远处的景色。他看到的是云雾缭绕的山谷,显得格外深邃。秋天的天空和水面上弥漫着清新的宁静,而晚间的林间烟雾则更加浓厚,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出一幅迷人的画面。
2. **坐隅分洞府,檐际列群峰**:
- 坐在楼角,作者仿佛能分辩出远处山洞的所在,而楼檐之上则排列着众多山峰,似乎与天空遥相呼应。
3. **窈窕生幽意,参差多异容**:
- 山峰之间充满了幽静的意趣,它们错落有致,展现出不同的面貌,让人心生向往。
4. **还惭大隐迹,空想列仙踪**:
- 作者自谦地表示,他虽然在城楼上俯瞰山水,但与真正的隐士相比,自己还有所欠缺。他空想那些传说中的仙人曾在这些山中留下的足迹,表达出对仙人生活的一种向往。
5. **赖此升攀处,萧条得所从**:
- 依靠这样的登高望远之处,作者在萧瑟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通过欣赏自然美景,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在现实中的孤独与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登城楼望西山作》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登城楼望西山作》是一首通过对登高望远所见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采用的意象丰富,描绘了云壑、空水、林烟、洞府、群峰等自然景观,展现了秋日西山的独特魅力。
1. **描绘自然之美**:“云壑见深重, 空水秋弥净, 林烟晚更浓”。诗人通过描绘云深壑深、秋水清澈、晚林烟霭,展现了西山的深邃与清静,以及秋季特有的宁静之美。这一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纯净、宁静生活的向往。
2. **表达隐逸之情**:“坐隅分洞府, 檐际列群峰, 窈窕生幽意, 参差多异容”。此处诗人描绘了山中的洞府与群峰,以及这些景致所带给人的幽远之感和多样变化,暗示了他对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幽意”一词,更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3. **感慨与思考**:“还惭大隐迹, 空想列仙踪, 赖此升攀处, 萧条得所从”。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大隐者的敬仰与自我的惭愧,同时想象着仙人的踪迹,这既是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也是对自己现实境遇的反思。最后一句“赖此升攀处,萧条得所从”,则表明了诗人虽然无法真正实现隐居,但至少在登高望远之时,能暂时寻得心灵的慰藉和归宿。
总的来说,张九龄的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山水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