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xiāng yáng xiàn shān
登襄阳岘山
nán guó gèng shù shì běi hú fāng shí zhōu |
南国更数世 北湖方十洲 |
tiān qīng huá lín yuàn rì yàn jǐng yáng lóu |
天清华林苑 日晏景阳楼 |
guǒ xià huí xiān qí jīn bàng zhù cǎi yóu |
果下回仙骑 津傍驻彩斿 |
fú yī xuān fèng guǎn hé jì dòu lóng zhōu |
凫鹥喧凤管 荷芰斗龙舟 |
qī zi péi shī fù qiān rén hé zhào ōu |
七子陪诗赋 千人和棹讴 |
yīng yán zài gǎo lè bù ràng héng fén qiū |
应言在镐乐 不让横汾秋 |
fēng sú yīn shū màn jiāng shān chéng yì yóu |
风俗因纾慢 江山成易由 |
jū wáng xìn bù wǔ sūn shū shì wú móu |
驹王信不武 孙叔是无谋 |
jiā qì rì jiāng xiē bà gōng shuí yǔ xiū |
佳气日将歇 霸功谁与修 |
sāng tián dōng hǎi biàn mí lù gū sū yóu |
桑田东海变 麋鹿姑苏游 |
fǒu yùn zhēng sān guó kāng shí liè jiǔ zhōu |
否运争三国 康时劣九州 |
shān suī mù fǔ zài guǎn qǐ yù zhāng liú |
山虽幕府在 馆岂豫章留 |
shuǐ diàn hái xiāng yuè líng gē yì gù qiú |
水淀还相阅 菱歌亦故遒 |
xióng tú bù zú wèn wéi xiǎng shì fēng liú |
雄图不足问 唯想事风流 |
《登襄阳岘山》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登襄阳岘山》这首诗是作者登临襄阳岘山时所作,全诗表达了对襄阳这一历史名城及其深厚文化底蕴的赞颂与感叹。下面是对每一部分的逐段解释:
### 南国更数世, 北湖方十洲
“南国”指南方的国家,此处泛指中国;“数世”指多个朝代。这句诗意为从古代起,南方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随后,“北湖方十洲”则指北部有一个像仙境一般的湖泊,据说有十洲之多,以此形象地描绘了北方的壮丽景象。
### 天清华林苑, 日晏景阳楼
“天清华林苑”形象地描绘了清幽宁静的皇家园林;“日晏景阳楼”则点出了壮观的宫殿或楼宇,在日暮时分显得格外宏伟。这里将“华林苑”与“景阳楼”分别对应南北,进一步强调了南北不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 果下回仙骑, 津傍驻彩斿
“果下回仙骑”描述的是在果木丛中,仙人乘骑游历的景象;“津傍驻彩斿”则是指在渡口边,挂着彩色帆布的船只停留。这些景象暗示着襄阳的美好环境和历史故事。
### 凫鹥喧凤管, 荷芰斗龙舟
“凫鹥喧凤管”意为水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飞翔,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荷芰斗龙舟”则描绘了在荷花与菱角丛生的水域上,竞渡的龙舟比赛热烈进行。这两句展示了襄阳自然生态的丰富与和谐。
### 七子陪诗赋, 千人和棹讴
“七子陪诗赋”指古代七位文士在宴会或游览中共同创作诗歌;“千人和棹讴”则描绘了千人齐唱桨歌的壮观场面。这两句强调了襄阳的文化氛围与人民的热情。
### 应言在镐乐, 不让横汾秋
“在镐乐”指的是古代周朝时期镐京的音乐文化;“不让横汾秋”则比喻襄阳的文化水平与盛景不让古代的横汾(汉高帝曾游此地)逊色。这表达了作者对襄阳文化的高度肯定。
### 风俗因纾慢, 江山成易由
“风俗因纾慢”指襄阳人民的生活方式悠闲自在;“江山成易由”则说明了襄阳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沟通南北的要道。这两句总结了襄阳在文化与地理上的重要性。
### 驹王信不武, 孙叔是无谋
这两句引用历史典故,分别讽刺了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少康(驹王)的无能与齐国的孙叔敖(历史人物)的不谋而来的成功,以强调襄阳的历史人物虽有才华但最终成就有限,与襄阳自身的辉煌形成对比。
### 佳气日将歇, 霸功谁与修
“佳气日将歇”意为襄阳的盛景似乎正在消退;“霸功谁与修”则表达了对襄阳过去霸主功业无人能继承的感慨。这两句表达了对襄阳历史辉煌不再的惋惜。
### 桑田东海变, 麋鹿姑苏游
这两句通过古代的典故(东海桑田的传说与麋鹿游于姑苏的故事),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 否运争三国, 康时劣九州
“否运争三国”指三国时期政治纷乱、权谋争斗;“康时劣九州”则表达了对当时无法实现政治清明与国家统一的遗憾。
### 山虽幕府在, 馆岂豫章留
“山虽幕府在”可能是在讨论政治权力的更迭,即便山岳依旧,但权力的中心可能已经转移;“馆岂豫章留”则表达了襄阳地位的变化,似乎无法像豫章(古代地名,今属江西)那样保持长久的重要性。
### 水淀还相阅, 菱歌亦故遒
“水淀还相阅”可能指水面上的波光与水下的鱼儿互相映照;“菱歌亦故遒”则表达了对过去的菱歌(泛指水上音乐)仍然充满活力的怀念。这两句传递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珍惜。
### 雄图不足问, 唯想事风流
“雄图不足问”表达了对宏大计划和宏图的感慨,认为它们已经不再重要;“唯想事风流”则强调了对历史、文化及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向往。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襄阳历史文化的深沉情感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登襄阳岘山》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登襄阳岘山》是一首气势宏大、情感深沉的诗作,它通过对襄阳岘山及其周围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时代风流的向往。全诗借景抒情,不仅展现了襄阳岘山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对先贤遗迹的崇敬以及对理想时代追求的深思。
首先,诗中“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描绘了襄阳岘山所在区域历史的悠久与自然景观的壮丽。通过“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等诗句,诗人赞美了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繁华与盛景,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盛相融合,展现出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
其次,诗人通过“果下回仙骑,津傍驻彩斿”等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襄阳岘山周围的动态之美,将历史人物的行动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同时,“凫鹥喧凤管,荷芰斗龙舟”等诗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景象,以及人们在自然中尽情欢歌的场景,展现出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再者,诗中“七子陪诗赋,千人和棹讴”等语句,通过列举文人雅士的参与,进一步强化了襄阳岘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和向往,以及对诗歌文化的热爱。
最后,“山虽幕府在,馆岂豫章留,水淀还相阅,菱歌亦故遒,雄图不足问,唯想事风流”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他以诗文的形式,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登襄阳岘山》不仅是一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更是一首富含历史感和人文情怀的诗作,通过诗人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襄阳岘山的壮丽风光和深厚历史底蕴,表达了对过去的怀旧与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