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lè yóu yuán chūn wàng shū huái
登乐游原春望书怀
tiān yǔ hé qí kuàng jiāng chéng zuò zì jū |
天宇何其旷 江城坐自拘 |
céng lóu bǎi yú chǐ tiáo dì zài xī yú |
层楼百馀尺 迢递在西隅 |
xiá rì shí dēng tiào huāng jiāo lín gù dū |
暇日时登眺 荒郊临故都 |
lěi lěi jiàn chén jì jì jì xiǎng xióng tú |
累累见陈迹 寂寂想雄图 |
gǔ wǎng shān chuān zài jīn lái jùn yì shū |
古往山川在 今来郡邑殊 |
běi jiāng suī rù zhèng dōng jù qǐ fáng wú |
北疆虽入郑 东距岂防吴 |
jǐ dài chuán jīng guó dāng shí dí xiá fú |
几代传荆国 当时敌陜郛 |
shàng liú kōng yǒu chù zhōng tǔ fù hé yú |
上流空有处 中土复何虞 |
zhěn xí yí sān xiá guān liáng huō wǔ hú |
枕席夷三峡 关梁豁五湖 |
chéng píng wú yì jìng shǒu ài mò lùn fū |
承平无异境 守隘莫论夫 |
zì bà jīn mén jí lái cān zhú shǐ fú |
自罢金门籍 来参竹使符 |
duān jū xiàng lín sǒu wēi shàng zài sāng yú |
端居向林薮 微尚在桑榆 |
zhí shì wáng líng gàng fēi rú níng wǔ yú |
直似王陵戆 非如宁武愚 |
jīn zī duì nán pǔ chéng yàn yǔ shuāng fú |
今兹对南浦 乘雁与双凫 |
《登乐游原春望书怀》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登乐游原春望书怀》这首诗,通过对乐游原春景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国家现状以及个人经历的感悟。以下是逐段解释:
### 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
开头两句直抒胸臆,将宽广的天空与被江城(这里可能是指某种限制或束缚)所拘束的视角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同时也暗含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不自由感。
### 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
接着描述了一座高百尺的楼阁,位于西边的远处。这句描绘出了一种远眺的感觉,同时也隐含了对距离和高度的思考。
### 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
“暇日”意味着在空闲的时候,“登眺”则是登上高处远眺。这句话表明诗人喜欢在空闲时登高远望,可以理解为寻求心灵的自由和释放。而“荒郊临故都”则可能表达了对过去繁荣景象的回忆,与眼前的荒凉形成了对比。
### 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
诗人从眼前所见的荒凉景象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痕迹,更深层次的是对往昔辉煌的追忆。这句反映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辉煌过去的怀念。
### 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
虽然古往今来,山川依旧,但郡邑却已大不相同。这反映了时代变迁对地理环境和城市面貌的影响,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 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
通过描述边疆的扩展,北至郑,东至吴,表达了国家领土的扩展。但这同时可能也暗示了边界扩张的难度和复杂性,以及对安全边界可能无法完全控制的反思。
### 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陜郛
“几代传荆国”指历史的延续,“当时敌陕郛”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敌对势力。这一段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国家历史中的敌我关系的思考。
### 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
“上流空有处”可能是指对于国家上游的安全有所担忧,而“中土复何虞”则表达了对于国家内部安全的担忧。这两句反映了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关切。
### 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
“夷三峡”和“豁五湖”分别描述了对艰险关卡的解决和广阔的水域被开放,这可能是象征性的表述,表达了对于清除障碍、开拓新天地的决心和希望。
### 承平无异境,守隘莫论夫
“承平无异境”指在和平时期,境况与平时并无不同,暗示了对和平稳定生活的珍惜。而“守隘莫论夫”则可能表达了对于守住关键隘口的重要性,但具体的寓意需要根据上下文进一步理解。
### 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自罢金门籍”可能指诗人因为某种原因离开了官场,而“来参竹使符”则可能是重新开始或者寻找新的身份。这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经历和角色转变。
### 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
“端居向林薮”表明诗人过着隐居的生活,“微尚在桑榆”则可能是对生活中小事的喜好或追求。这反映了诗人在面对世俗生活时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然的喜爱。
### 直似王陵戆,非如宁武愚
诗人自比为“戆直”的王陵(西汉初年丞相),而不同于“愚”的宁武(晋代名将)。这可能是表达诗人既保持真性情,又有清醒的思考,不盲目从众。
### 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
结尾表达了诗人当前所在的位置和情境,“南浦”可能象征着送别的地方,“乘雁与双凫”则可能是诗人向往自由飞翔的形象比喻,表达了内心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登乐游原春望书怀》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登乐游原春望书怀》这首诗是七言古体诗,充满了对历史变迁、自然景象和自我反省的深思。全诗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联:“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
这开篇两行首先以“天宇何其旷”描绘出广阔无垠的天空景象,与下句的“江城坐自拘”形成鲜明对比,点出了诗人身处有限空间(江城)时内心的自我限制与束缚。此处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与个人局限之间的思考,预示了后续诗句对历史与自然的深沉反思。
### 颔联:“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
这里描绘了一座层楼,位于遥远的西方,象征着诗人登高远望的场景。通过“百馀尺”、“迢递”等词语,突出了楼的高度和其远离尘嚣的位置,强化了诗人内心对远方与超脱的向往。
### 颈联:“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
“暇日”意味着闲暇之时,“登眺”则指登高远望,“故都”指的是曾经繁荣的城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利用闲暇时间,登高俯瞰荒凉郊野与历史遗迹,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深感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 尾联:“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
最后一联点明了当前的景致和心境。在南浦(水边)的景色中,诗人仿佛与南飞的大雁和双凫相伴,借自然之景寄托个人情感。这一联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 总体赏析:
张九龄的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将个人情感与对历史、自然的深刻感悟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空间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天宇、江城、荒郊、故都、南浦等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陈迹、雄图、夷三峡、关梁等历史意象的联结,不仅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宇宙关系的哲学思考。全诗以壮阔的自然景观为背景,穿插个人情感与历史反思,形成了一幅既壮丽又深沉的诗篇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