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hái xiāng shuǐ yán huái
南还湘水言怀
yáo yè rén hé zài chéng tán yuè lǐ xíng |
遥夜人何在 澄潭月里行 |
yōu yōu tiān yǔ kuàng qiē qiē gù xiāng qíng |
悠悠天宇旷 切切故乡情 |
wài wù jì wú rǎo zhōng liú dàn zì qīng |
外物寂无扰 中流澹自清 |
niàn guī lín yè huàn chóu zuò lù huá shēng |
念归林叶换 愁坐露华生 |
yóu yǒu tīng zhōu hè xiāo fēn zhà yī míng |
犹有汀洲鹤 宵分乍一鸣 |
《南还湘水言怀》古诗词释义:
张九龄的《南还湘水言怀》是唐诗中的一首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下是逐句解释:
1. **遥夜人何在, 澄潭月里行**:这句诗描绘了夜晚静谧的景象,诗人似乎在深邃的潭水中独自行进,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呈现出一片宁静而清澈的景象。这里通过“遥夜”和“澄潭”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内心平和的氛围。
2. **悠悠天宇旷, 切切故乡情**:随着画面的进一步展开,诗人的情感流露出来。面对广阔的天空,他不禁感怀起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里的“切切”一词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深切和强烈。
3. **外物寂无扰, 中流澹自清**: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纯净。周围的自然环境显得格外宁静,一切外物的干扰都似乎消失不见,只留下内心的清澈与平静。
4. **念归林叶换, 愁坐露华生**:诗人开始回忆起故乡的景象。秋天的树林中,叶子由绿转黄,再由黄变红,这一自然现象触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在这样的季节变换中,他坐下来,内心的愁绪随着露珠的凝结而渐渐滋生。
5. **犹有汀洲鹤, 宵分乍一鸣**:最后,诗人通过汀洲上偶尔响起的鹤鸣,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眷恋。鹤鸣在夜间突然响起,仿佛是自然界的回响,与诗人内心的思绪相呼应,更加深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深情。通过对比自然界的寂静与内心的平静,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南还湘水言怀》古诗词赏析:
《南还湘水言怀》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一首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南归途中复杂而深沉的思绪。这首诗通过多层次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意境,值得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 1. 景象描绘与情感寄托
诗的前半部分“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孤独的夜景。夜色深沉,诗人独自行走在澄澈的水面上,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天宇相连,一片旷远。这一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故乡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对远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 2. 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波澜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面对外界的喧嚣与纷扰,诗人的心灵仿佛能自行洗涤,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这种内心的平静,为后文的思绪起伏和情感波动奠定了基础。
### 3. 时间与情感的流转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是诗中情感转折的关键。随着季节的更迭,林中的叶子从青绿变为枯黄,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情感的波动与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独自坐着,内心充满了愁绪,露水在月光下晶莹,更添了几分凄清与悲凉。
### 4. 最后的解脱与希望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是全诗情感上的一个转折点。在宁静的夜晚,远处的汀洲上,一只鹤忽然啼鸣,打破了宁静,仿佛为诗人带来了某种启示或安慰。这声鹤鸣,不仅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生命中那些未曾预料的美好事物的期待,表达了一种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的情感。
综上所述,《南还湘水言怀》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与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归途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与外界纷扰的思考。诗中的情感起伏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赋予了作品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是唐代抒情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