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g hé shèng zhì jīng hán gǔ guān zuò
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
guì jiàn suī shū děng píng shēng qiè xià fēng |
贵贱虽殊等 平生窃下风 |
yún ní shì yǐ jué shān hǎi nà hái tōng |
云泥势已绝 山海纳还通 |
hū tàn dēng lóng zhě fān jiāng diào hè tóng |
忽叹登龙者 翻将吊鹤同 |
qín shī yóu kě tuō jiàn lǚ dú chéng kōng |
琴诗犹可托 剑履独成空 |
chóu xī cháng lùn lǐ xīng yán měi fěi gōng |
畴昔尝论礼 兴言每匪躬 |
rén sī cuī yǎn yì cháo yǎn jì zūn gōng |
人思崔琰议 朝掩祭遵公 |
zuò shàn shén hé kù yī rén mìng bù róng |
作善神何酷 依仁命不融 |
tiān wén xū běi dǒu rén shì bà nán gōng |
天文虚北斗 人事罢南宫 |
shàng zǎi jì shāng jiù xià liú mí gǎn zhōng |
上宰既伤旧 下流弥感衷 |
wú ēn bào guó shì tú yù wèn xuán qióng |
无恩报国士 徒欲问玄穹 |
《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古诗词释义:
《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一首作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忠诚、礼义、人伦关系的深刻洞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段的解释:
**首联:** “贵贱虽殊等, 平生窃下风。” 这两句表示尽管地位高下有别,但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敬仰和学习。诗人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可以超越地位的差异,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的关系。
**颔联:** “云泥势已绝, 山海纳还通。” 云和泥、山和海的比喻,表达了两个极端之间的巨大差距。但是,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时,却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和谐与联系。这暗指虽然身份地位存在差距,但通过某些方式(如共同的目标或历史事件)可以将它们连接起来。
**颈联:** “忽叹登龙者, 翻将吊鹤同。” “登龙”比喻通过某种途径获得高位,“吊鹤”则与仙鹤、清高者相关。诗人感叹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人,如今却与那些被世人尊敬的清高者相提并论,反映了权力和地位的无常变化。
**尾联:** “琴诗犹可托, 剑履独成空。” 前半句暗示即使在动荡的时代,诗歌和音乐仍然能承载情感和理想,保持人的精神追求。后半句可能表达的是,即使地位显赫,却只能留下虚空和遗憾,而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可能在于个人的精神世界。
**颈联的后两句:** “畴昔尝论礼, 兴言每匪躬。” “畴昔”指过去,“匪躬”意为“非为自己的利益”。这两句提到了过去关于礼仪的讨论,以及在言谈中始终将他人利益放在首位的道德准则。
**尾联的后两句:** “人思崔琰议, 朝掩祭遵公。” 这里提到的是对古代贤士崔琰和祭遵的纪念。崔琰被认为是忠诚和正直的典范,祭遵则以其高尚的道德和忠诚而闻名。这表明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仰,并反思自己在现实中的行为是否符合他们的标准。
**最后两句:** “作善神何酷, 依仁命不融。” “作善”指的是行善,“神何酷”表达了对上天的疑问,为何行善的人仍遭受不幸。“依仁命不融”则可能意味着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坚持仁义之道,不放弃内心的原则。
**全诗的尾联:** “天文虚北斗, 人事罢南宫。” “天文虚北斗”可能象征着天象失去了指导和意义,“人事罢南宫”可能是指宫廷事务的停止,这里使用了比喻,暗示政治和道德秩序的动摇。
**最后一联:** “上宰既伤旧, 下流弥感衷。” “上宰”指朝廷的高层官员,“下流”则可能指社会中的普通民众。这表达了高层的忧虑和下层民众的深切感伤,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不同群体的影响。
**末句:** “无恩报国士, 徒欲问玄穹。” “无恩报国士”指的是无法回报国家的忠诚之士,“徒欲问玄穹”表达了对命运的疑问和对上天的求助,体现了个人在面对无法解释的社会现象时的无助和渴望解答的心理。
《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古诗词赏析:
张九龄的《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是一首表达深厚情感和政治见解的诗歌。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一位对国家和人民忠诚的官员在面对权力更迭和个人命运转折时的复杂心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对比手法**:“贵贱虽殊等,平生窃下风”以“贵贱”与“平生”为对比,强调了社会地位和人生经历的差异。这种对比在诗中频繁出现,突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和人生起伏的深刻洞察。
2. **象征手法**:“云泥势已绝,山海纳还通”通过“云”与“泥”、“山”与“海”的对比象征,表达了个人地位或命运的极端差异和变化的可能性。象征着社会关系和命运流转的复杂性。
3. **情感抒发**:“琴诗犹可托,剑履独成空”以“琴诗”与“剑履”为对比,前者象征文人的风雅和寄托,后者则可能象征权力或功名。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之间冲突的感慨。
4. **历史与道德思考**:“人思崔琰议,朝掩祭遵公,作善神何酷,依仁命不融”反映了对历史人物和道德的深入思考。崔琰和祭遵是历史上著名的正直官员,诗人通过提及他们,表达了对公正和道德的向往,同时对世道人心的冷漠和不公表示了深切的忧虑。
5. **对国家的忠诚**:“无恩报国士,徒欲问玄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对自身无法回报国家厚恩的感慨。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是一首深具情感和哲理的诗作,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探讨了个人命运、社会公正、历史道德等多重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