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ín jīn fáng shào fǔ
送临津房少府
sài běi tú liáo yuǎn chéng nán zhàn kǔ xīn |
塞北途辽远 城南战苦辛 |
fān qí rú niǎo yì jiǎ zhòu shì yú lín |
幡旗如鸟翼 甲胄似鱼鳞 |
dòng shuǐ hán shāng mǎ bēi fēng chóu shā rén |
冻水寒伤马 悲风愁杀人 |
cùn xīn míng bái rì qiān lǐ àn huáng chén |
寸心明白日 千里暗黄尘 |
《送临津房少府》古诗词释义:
杨炯的《送临津房少府》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对边塞生活的描绘。下面是对每句诗词的逐段解释:
1. **塞北途辽远**:塞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地区,这一句暗示了送别之地与临津房少府将要去的地方相隔遥远,预示着旅途的艰辛。
2. **城南战苦辛**:城南可能指边境城市或边塞附近的军事重镇,这里提到的“战”指的是边疆的军事冲突。此句表达了战争的残酷与辛苦,预示临津房少府将要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3.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这里运用比喻手法,将战争中的幡旗形容为鸟的翅膀,凸显战争场面的壮阔与动态;甲胄则比作鱼鳞,既强调了盔甲的密集与壮观,也暗示了士兵们的团结与紧密。
4. **冻水寒伤马**:在寒冷的环境中,河流会结冰,这样的条件对马匹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可能是其运载或骑行的阻碍。此句描绘了边疆环境的恶劣,以及在这种环境下,军队面临的困难。
5. **悲风愁杀人**:悲风指悲凉的风,愁杀人意指让人感到极度的哀愁和疲惫。这一句表达了边疆地区的气候条件恶劣,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心的悲凉与无助。
6.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寸心指的是内心,明白日可能是指太阳高悬的明亮时刻,与千里暗黄尘形成对比,强调了边疆地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即使在明亮的白天,远方也是暗淡且充满黄尘的景象,暗示了前方道路的艰难和旅途的漫长。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友人临津房少府的深切关怀和对边疆生活的深刻认识。在赞叹边塞壮丽景象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士兵们在艰苦环境下所承受的痛苦和牺牲的深切同情。
《送临津房少府》古诗词赏析:
杨炯的《送临津房少府》是一首送别诗,同时夹杂着对战争场景的描绘,以及对离别情感和战争残酷的反思。诗中的每句都有其深意,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诗人对战争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 开篇两句(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开篇即描绘了边塞之地的辽阔和遥远,以及城南战场的艰苦与辛劳。这里的“辽远”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情感上的距离,预示着离别的不舍与遥远的思念。同时,“苦辛”一词直指战争的残酷,暗示了友人即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 接下来的两句(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景象。幡旗如鸟翼,既形象地展现了旗帜在风中飘扬的动态美,又暗示了战争中的紧张与迅疾。甲胄似鱼鳞,则以密集而有序的鱼鳞比喻密布的士兵盔甲,展示了战场上的严阵以待和秩序井然,同时也预示着战斗的激烈与残酷。
### 紧接着的两句(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这两句继续渲染战场的氛围,揭示了战争的严酷环境和影响。冻水不仅对马匹是一种挑战,象征着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悲风则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悲惨与恐怖,它不仅冷酷地吹过战场,也深入人心,让士兵和周围的人都感到无比的悲凉与恐惧。
### 结尾两句(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情的祝愿与期待。寸心明白日象征着对友人心中的光明与希望,即便在千里之外,依然能够看到那片明亮的希望之光。然而,另一方面,千里暗黄尘则形象地描绘了远方战场的荒凉与残酷,显示了诗人对战争现实的深刻理解与忧虑。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既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离别的不舍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和平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