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iú xiào shū cóng jūn
送刘校书从军
yōu yōu cí dǐng yì qù qù zhǐ jīn yōng |
悠悠辞鼎邑 去去指金墉 |
tú lù yíng qiān lǐ shān chuān gèn bǎi zhòng |
途路盈千里 山川亘百重 |
fēng xíng cháng yǒu dì yún chū běn duō fēng |
风行常有地 云出本多峰 |
yù yù yuán zhōng liǔ tíng tíng shān shàng sōng |
郁郁园中柳 亭亭山上松 |
kè xīn shū bù lè xiāng lèi dú wú cóng |
客心殊不乐 乡泪独无从 |
《送刘校书从军》古诗词释义:
杨炯的《送刘校书从军》是一首送别诗,表达对好友刘校书从军远行的惜别之情。下面逐句解释:
1. **悠悠辞鼎邑, 去去指金墉, 途路盈千里, 山川亘百重,**
"悠悠辞鼎邑" 意为在悠长的时间里告别了繁华的都城(鼎邑,古代指重要的城市,通常指的是首都或重要都城)。
"去去指金墉" 指的是刘校书即将前往的地方,金墉可能指的是目的地的名称或者是一种象征,暗示着远行。
"途路盈千里, 山川亘百重" 描述了旅程的遥远和艰难,途经千里的路途,穿越百重的山川,显示出从军之旅的艰辛。
2. **风行常有地, 云出本多峰,**
"风行常有地" 意味着无论风如何吹,总有可以停留的土地,意味着即便是旅行,也有安顿之所。
"云出本多峰" 用云与山的关系来比喻人生旅程中的起伏与变化,云在山峰间出没,象征着未来的不可预测性与变化。
3. **郁郁园中柳, 亭亭山上松,**
"郁郁园中柳" 描述了园中柳树的茂盛,郁郁葱葱,用以比喻刘校书离开后,留下的美好回忆像园中柳树一样生机勃勃。
"亭亭山上松" 比喻刘校书如同山上独立而挺拔的松树,坚韧不拔,象征着他在远行中的坚强与勇敢。
4. **客心殊不乐, 乡泪独无从**
"客心殊不乐" 表达了作者(即诗人自己)对好友离别时内心的悲伤与不舍,客心不乐,表现了离别之苦。
"乡泪独无从" 指的是思乡的泪水无处宣泄,用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好友的不舍,显示出送别时的沉重情绪。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抒发,表达了对友人远行从军的深挚情感和对未来的担忧与祝福。
《送刘校书从军》古诗词赏析:
杨炯的《送刘校书从军》是一首送别诗,充满着对友人从军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的离别愁绪。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起句情感饱满**:“悠悠辞鼎邑, 去去指金墉。” 这两句开篇即表达了送别的深远与壮阔。"悠悠"传达了离别时的悠长情感,"去去"则表现出友人前往目的地的坚定步伐。"鼎邑"代表繁华的都城,而"金墉"则指代友人的军旅之地,这两个地点的鲜明对比,既描绘出友人从繁华走向边疆的毅然决然,也暗示了对友人身处边疆的担忧和敬佩。
2. **豪迈与担忧交织**:“途路盈千里, 山川亘百重。” 这两句中,“盈千里”和“亘百重”分别形容路途的漫长和自然景色的壮丽,也隐含了旅途的艰险。这样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深切忧虑。
3. **自然景观的隐喻**:“风行常有地, 云出本多峰。” 这两句借自然景观隐喻人生之路。"风行常有地"既可理解为旅程中总有可以立足之地,也暗含了在困难与挑战面前的坚持与勇敢;"云出本多峰"则暗示着即便在重重山峰之间,云雾终会散去,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困难终将被克服。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既表达了对友人从军旅程的支持,也寓含了对人生坚韧不拔精神的赞颂。
4. **个人情感的抒发**:“郁郁园中柳, 亭亭山上松。” 通过对比“园中柳”的郁郁葱葱与“山上松”的挺拔高洁,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好事物的欣赏,同时也借此象征了友人坚韧不屈的精神。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在分别之际,对朋友的思念和祝愿。
5. **结尾的愁绪与思乡**:“客心殊不乐, 乡泪独无从。” 这两句直接抒发了离别后的愁绪和思乡之情。友人的离别让人心情沉重,而“乡泪独无从”,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和无法排解的孤独感,强化了诗中的情感深度。
综上所述,杨炯的《送刘校书从军》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对友人从军征程的赞歌,对自然美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层次和丰富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