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ǐ shù zi zhì shì hái luò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
yān xiá fēi sú yǔ yán hè zhǐ yōu jū |
烟霞非俗宇 岩壑只幽居 |
shuǐ jìn hé zēng quǎn huāng jiāo bù fù chú |
水浸何曾畎 荒郊不复锄 |
yǐng nóng shān shù mì xiāng qiǎn zé huā shū |
影浓山树密 香浅泽花疏 |
kuò qiàn fáng xié jìng píng dī jiā xiǎo qú |
阔堑防斜径 平堤夹小渠 |
lián fáng ruò gè shí zhú jié jǐ zhòng xū |
莲房若个实 竹节几重虚 |
xiāo rán gé chéng shì zhuó lǐ fén kū yú |
萧然隔城市 酌醴焚枯鱼 |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古诗词释义: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是唐代诗人杨炯为好友李庶子即将退休归乡,返回洛阳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该诗通过描绘李庶子即将归隐的环境和氛围,既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羡慕,也蕴含了对友情的深厚情谊。以下是逐句解释:
### 1. 烟霞非俗宇, 岩壑只幽居,
烟霞指的是自然景致的美妙,而非世俗的居所。这句话意为,李庶子所选择的归隐之地,并非普通的住宅,而是隐藏于山岩深壑之间的幽静之处,表达了李庶子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2. 水浸何曾畎, 荒郊不复锄,
畎(quǎn)是指田间的沟渠。这句话描述的是归隐地的环境,水已没过沟渠,荒芜的郊野不再进行农耕,暗示这片土地远离了尘世的劳作,充满了自然的野趣。
### 3. 影浓山树密, 香浅泽花疏,
浓密的山树投下了浓厚的影子,浅淡的泽边花朵疏疏落落。这句描绘了归隐地的自然景观,既突出了树木的茂盛与生机,也通过“香浅”与“花疏”表现出一种淡淡的诗意氛围,与作者对李庶子归隐生活的向往相呼应。
### 4. 阔堑防斜径, 平堤夹小渠,
阔堑是宽广的沟壑,用来防备不直的道路。平堤是平坦的堤岸,夹着细小的水渠。这些描绘了归隐地的环境细节,既表现了李庶子归隐生活的宁静与安逸,也暗示了这里与世隔绝的特点。
### 5. 莲房若个实, 竹节几重虚,
莲房(莲蓬)有的可能没有种子(“实”),竹节有几层可能并不完全相同(“虚”)。这句通过莲与竹的自然特性,隐喻李庶子归隐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庶子保持初心、淡泊名利的期望。
### 6. 萧然隔城市, 酌醴焚枯鱼,
萧然指的是归隐地的清冷寂静,与喧嚣的城市形成对比。这里提到饮酒和烹饪(“酌醴”和“焚枯鱼”),表达了在自然之中放松、享受简单生活的意境。整句意在强调归隐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庶子即将归隐的环境与氛围,展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好友归隐的祝福。诗中充满了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深厚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归隐后生活不确定性的感慨。
《送李庶子致仕还洛》古诗词赏析:
杨炯的《送李庶子致仕还洛》以自然的景致和深沉的情感描绘出一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宁静画面。诗的开头"烟霞非俗宇,岩壑只幽居",以"烟霞"和"岩壑"为背景,勾勒出李庶子即将回归的幽静居所,仿佛是逃离尘世的避世之地。"水浸何曾畎,荒郊不复锄"两句描绘了回归地的自然状态,水流纵横、荒野广阔,没有人工的痕迹,体现了自然的原始与自由。
"影浓山树密,香浅泽花疏"通过"影浓"与"香浅"对比,形象地表现了回归地的树木繁茂与野花稀疏,虽不如城市繁华,但自有其独特的韵味。"阔堑防斜径,平堤夹小渠"则是对回归地的地理环境的描绘,强调了自然的约束与秩序,如保护边界、保持水流通畅。
"莲房若个实,竹节几重虚"转而描绘了回归地的植物,莲花与竹子,前者可能是在强调生命的不易获取,后者则可能象征着精神的纯洁与坚韧。"萧然隔城市,酌醴焚枯鱼"最后两句,通过"萧然"与"城市"的对比,突出了回归后的宁静与淡泊,而"酌醴焚枯鱼"则是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生活态度的赞美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庶子回归后自然与宁静的生活环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杨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让读者仿佛能亲临那片远离尘嚣的土地,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与释放。